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小径分岔的花园(赫伯特·西蒙和他的科学迷宫)
内容
内容推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旧有的秩序几近瓦解,以复杂性和依存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在阵痛中诞生。这个纷繁复杂的新世界是否潜藏着可以被人把握的秩序?个体的理性是否存在限制,又是否有意义?组织中的个人如何做出选择?
赫伯特?西蒙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同样的问题意识为根基,他首先在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领域小试牛刀,旋即转向数理经济学,并以影响深远的“有限理性”概念摘取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他又着手研究人类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心理学,这项工作为他赢得了美国心理学学会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与此同时,他还和同事艾伦?纽厄尔共同开发出了“会思考的机器”——逻辑理论家。正是这个程序宣告了人工智能的诞生,并让西蒙登上了图灵奖的领奖台。
从政治学出发,途经管理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认知心理学,最终落脚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赫伯特?西蒙的成功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始终。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通才近乎绝迹的20世纪,能在如此多的领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这本身就是一个谜。西蒙为何一再改换专业?他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时代思潮在他身上打下了什么烙印,他又怎样塑造了学术的前沿?
带着这些问题,科学史家亨特?克劳瑟—海克以冷静而不失温度的笔触,讲述了赫伯特西蒙作为思想深邃的学术领袖和长袖善舞的社会活动家的一生。西蒙力图弥合学科鸿沟的雄心壮志、对理性与秩序的坚持和信仰,以及把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执着探索,都足以为我们带来永恒如新的启发和动力。
目录
导语 (无)局限的理性
赫伯特·西蒙
关于选择的科学与关于控制的科学
变革和持续性
第一章 小径分岔的花园
德国风格的家庭价值观
专业
上学、学习和独立
离家
第二章 芝加哥学派与关于控制的科学
大学与城市:研究与改革
芝加哥政治学派
知识和制度的新构架
变革
相互依存
主观性
西蒙与芝加哥学派
第三章 数学、逻辑以及关于选择的科学
西蒙、舒尔茨与数理经济学
洛特卡、拉舍夫斯基与数理社会生理学
卡尔纳普与逻辑经验主义
西蒙与数理社会科学
第四章 研究与改革
度量市政活动
公共管理的政治学
分析与控制
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 管理人或者受控的选择
西蒙综合思想的几个来源
事实与价值,手段与目的
知识的任务
西蒙的综合:一门管理的科学
第六章 决策与修正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与规划的危险性
考尔斯经济研究委员会的经济学
从《管理行为》到《公共管理》
哲学、政治学和管理科学
第七章 构建自己的环境
两种愿景
动员资助:革命的资助者
团队工作
对主题的变奏
第八章 理论的孤岛群
关于选择和控制的科学
行为革命
两座孤岛
多样的项目,多样的资助人
第九章 大脑和机器的新模型
输入:自适应机器与格式塔场景
接口:系统研究实验室
输出
决策、价值观和问题
第十章 程序即理论
逻辑理论家
虚拟的机器
程序即理论
计算机在西蒙科研工作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认知革命
革命的背景: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
信息处理的福音传播
第二次革命的资助者
革命还是政变
第十二章 自适应人,有限的问题求解者
新的资助人,新的研究计划
成熟的模型:作为信息处理器的自适应人
批评和争论
经历、知识和行动
第十三章 人工的科学家
人工的科学
关于设计的科学和实践
复杂性的结构
适应与设计
第十四章 专家问题求解程序
知识的获取:国际象棋、初级感知与存储器,
以及专业知识
反馈、模拟和惊奇
BACON 式的科学:对科学发现的模拟
把西蒙应用在西蒙身上
结 论 模范科学家
西蒙的进化
超越西蒙
遗产
教训
附 录 革命的资助者
关于资助的一点想法
注 释
资料来源笔记
致 谢
出版后记
序言
1956 年1 月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里, 赫
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又译作司马贺)
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工业管理研究生院的课堂上,
用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消息作为开场白:“在圣
诞节假期期间,艾尔·纽厄尔(Al Newell)和
我发明了一台会思考的机器。”一台会思考的机
器!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宣言,简直堪比炼金术。
但比这个宣言更了不起的,或许是说话的人,以
及说话的地方。说话的人持有的是政治学博士学
位,而不是工程类或者数学类的学位,说话的地
方是工业管理学院的课堂。
西蒙的“思考机器”是一套计算机程序,叫
作“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这套
程序于1955 年年末设计,1956年8 月首次在计
算机上运行,并被很多人视为人工智能“存在的
证据”。这个程序,是为了证明伯特朗·罗素(
BertrandRussell) 和艾尔弗雷德· 诺斯·
怀特海(Afred NorthWhitehead)的著作《数
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中的定理
而设计的,该程序仅使用了他们的基本公理和在
此过程中一步步证明出的定理。这种做法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有一个定理的证明过程甚至比罗素
和怀特海的方法更漂亮。(当激动难抑的西蒙把
这个消息告诉罗素爵士的时候,他很有风度地回
复:“得知《数学原理》现在可以由机器来证明
,我很高兴。真希望我们能在花费10 年徒手计
算之前就知道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逻辑理论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同样十分
具有启发性。创造它的背后故事,向我们揭示了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出现的诸多事实。它
也展示出行为科学家对科学和精神的理解的一系
列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几乎使大脑和机器成了
同义词。
本书将解释西蒙认为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
他为什么认为这项成就有意义,以及一位对高效
公共管理感兴趣的政治学家,是如何成为心理学
认知革命的旗手和世界最顶尖计算机科学学院的
创始人的。本书不仅要介绍一位20 世纪最具影
响力的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也将展示他生活和工
作的世界,这个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塑造的世界

赫伯特·西蒙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 年6 月15 日出生于
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2001年2 月9 日
辞世,享年84 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
活跃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岗位上,是该大学
的灵魂人物。
他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令人着迷。1943
年,西蒙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政治科
学家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47 年,
他发表了题为《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的论文,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
1950 年年末,这本书与他后来的著作《组织学
》(Organization)一起,成为商业教育、公
共管理和组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教材。《管理行
为》现在已经是第4 版,堪称20 世纪政治学、
公共管理和管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 本书之
一。《组织学》同样保持着社会学和管理培训基
础教材的地位。
然而,他做政治学家的时间并不长。20 世
纪40 年代晚期,他开始了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工
作,并以在该领域的成就获得了1978 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他
开始研究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心理学;后来,
这项工作为他赢得了美国心理学学会的最高奖—
终身成就奖。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他编写
了自己的首批计算机程序,和同事艾伦·纽厄尔
(Allen Newell)一起,走上了计算机领域最
高荣誉—计算机学会图灵奖(Turing Award)
的领奖台。
随着西蒙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拿到了计算机科
学与心理学的教席,他的职业道路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之后变得顺风顺水。然而,他仍然找出
时间,在科学哲学、设计理论以及社会学领域进
行更深入的探索。他的著作清单上的内容有800
多条,按学科分类的话,涉及的领域(至少)包
括:政治学、公共管理、管理学;运筹学、系统
理论、组织理论、决策理论、经济学(包括公司
理论、博弈论、经济史和计量经济学);社会学
、生物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纯数
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多样”这个
词甚至都不足以描述他的知识兴趣或者成就。
西蒙创建机构,同时提出思想。他协助建立
卡内基理工学院工业管理研究生院(GSIA),率
先把行为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入管理教育。西蒙
和同事们倡导的思想和技术很快进入几乎所有的
商学院,助力打造了现代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MBA)。
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
学系从一个二流院系一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
院系。他还是这所大学最负盛名的计算机科学系
(现在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在他来到卡内基
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之前,该校
心理学系的知名度还走不出匹兹堡。然而,主要
得益于西蒙,它成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认知革
命的先锋,最近几年,在这个学科的引用影响力
方面,它已经排名第一。类似地,卡内基梅隆大
学的计算机科学系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诞生
以来,
导语
◎赫伯特·西蒙的研究横跨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诧的成就,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类最后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可以说,在他多变的职业生涯中,唯一恒定的东西就是成功。
◎西蒙经常引用博尔赫斯的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来比喻自己的人生。令人好奇的是,一位对高效公共管理感兴趣的政治学家,是如何成长为心理学认知革命的旗手和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创始人的?这位在迷宫岔路上不断求索的“问题求解者”,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自适应人”模型。
精彩页
第一章小径分岔的花园
在西蒙的自传中,有一章的标题是“没有人身牛头怪(Minotaurs)的迷宫”。在这个章节里,西蒙讲述了他与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在1970 年的一次对话,并收录了他自己写的一篇题为“苹果:迷宫的故事”(The Apple:A Story of a Maze)的短篇小说。这篇创作于1956 年的小说,灵感来自西蒙同年的一篇题为“理性选择与环境结构”的论文。这次对话与这篇小说都发人深省。
它们因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相互关联:都以迷宫作为生活的隐喻。这是一个对理解西蒙生平具有多重意义的隐喻。由于对博尔赫斯的小说《巴别图书馆》和《小径分岔的花园》3 非常着迷,西蒙曾经请求拜会这位阿根廷作家。这两篇短篇都描述了一个永远分岔下去的世界。在他们的对话中,西蒙问博尔赫斯,这篇小说的构思是否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着手,然后用故事来例证思想。博尔赫斯回答:
不是这样的。我可以告诉你这篇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我曾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西部的一家小图书馆工作过。我在这家图书馆工作了9 年,薪水少得可怜,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很不好相处。他们都是些愚昧无知的人,真的很蠢。这种状况让我老是做噩梦。
有一天,我对自己说,我的整个人生都被埋葬在这个图书馆里了。为什么不发明一个以无穷无尽的图书馆为代表的宇宙?一个可以找到所有已完成书籍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的概念激发出了我内心最深处最本质的喜悦…… 众生都感受得到这种极乐。
从他在现实图书馆中的可怕经历,博尔赫斯创造出一个无比神奇的图书馆。然而,巴别图书馆暴露了它的本质:即便拥有这么多奇迹,这个迷宫里还是存在一种禁锢和衰竭的感觉。以散发着霉味的书籍做成的厚重墙壁包围着读者;想到前方那些永远没有尽头的拐角时,读者的脚步不由得踉跄起来,他必须在没有指南针、不知道最终目的地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甚至图书馆里的书籍都是“四零八落而且混乱不堪”的,而“对于每一句简单明了合乎情理的话,都有大量毫无意义的噪音,口齿不清,语焉不详”。(结果大量图书管理员自杀身亡。6)博尔赫斯意识到,让图书馆精彩绝伦的东西也让它恐怖异常;在他走出迷宫的的整个旅程中,反讽是一位不离不弃的老朋友。
西蒙对迷宫的痴迷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他从世界无穷的复杂性出发,向内部探索,寻找从简单生成复杂的规则。博尔赫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真实的图书馆开始,而西蒙从一套理论 .始。尽管“身处地狱”,博尔赫斯还是沉迷于穿越迷宫寻找天堂的旅程体验,而西蒙想要知道,控制我们做出决定选择此路而不是彼路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则。
实际上,《苹果》和《巴别图书馆》的世界几乎是互为镜像的: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也就是他的世界,充满了晦涩难懂的书籍。它是字母、空格、标点符号所有可能的随机排列所形成的编目。这个世界背后没有秩序,有的只是偶然的次序。西蒙的世界要有秩序得多。尽管我们在穿越这个世界的路上前行时,靠试错与靠计划的情况一样多,但总是存在一种秩序让我们去发现。因此,如果说博尔赫斯的方法是有序地探寻一个混乱的世界,那西蒙的方法则是启发式地探寻一个有序的世界,尽管它很复杂。
在《苹果》中, 雨果(一个“普通人”) 生活在一座“房间多到数不清的城堡里。因为房间都没有窗户,而且他自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这里,所以城堡就是他知道的唯一世界”。雨果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的城堡中,但是他“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不会为孤寂而烦恼”。7 雨果整日游荡在各个房间里,看看墙上的壁画,躺在舒服的椅子上做白日梦,吃别人提供的食物。重要的是,他只能在某些房间而不是所有房间里找到食物;饥饿袭来,他常常要花几个小时才能找到备有食物的房间。
所有房间都装了玻璃门,以防他走回头路,这个情节暗示着,就算在这个没有尽头的城堡里,时间也是有方向的。
雨果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去撬门,也没有在门前踌躇,驻足回望过去。事实上,《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迷宫是时间,雨果的城堡却是永恒的;时间流动的唯一证据是,雨果最终发现他更喜欢某些食物和某些壁画。随后,他就有意识地安排城堡之旅,寻找他喜欢的愉悦感。他试图在城堡的布局中找到某种模式,想弄清某类壁画是否预示着他期盼的某种食物,而且他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他对这些假设的验证结果。(可以想象,一旦在一种壁画和一种食物之间发现了相关性,雨果会惊呼“假说!”的情景,这跟西蒙惯常所做的一样。)
然而,这种搜寻很是累人,而且他并不总能在下次吃饭之前找到自己想吃的东西。他的新生活与孩提时代的区别只有:那时,他从来不会感觉到时间的压力,他的休闲时光从来不会被还有任务没有完成的想法打断。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也从来不是个问题。只有周期性出现的饥饿和疲乏,以及遥遥在望的餐厅,引领他进入有意识的活动。现在,他感觉到了选择的重负…… 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摆脱忧虑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小径分岔的花园(赫伯特·西蒙和他的科学迷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特·克劳瑟-海克
译者 译者:何正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57492
开本 32开
页数 5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2020-10-01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58
CIP核字 2020129367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