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怎样开始的?中国是怎样打败日本的?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什么关系?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是战争遗留问题?本书用详细的运用详尽的图文史料和生动流畅的文字对抗日战争作了一番详尽细致深入的分析,让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真正读懂抗战。

内容推荐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怎样开始的、中国抗战的主体是怎样构成的、怎样理解中国抗日的主战场、中国是怎样打败日本的、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什么关系、日本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灾难、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是战争遗留问题、抗日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抗战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抗战史研究的重点问题,更是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热点问题,每一个当代人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该书以专家的眼光,将整个抗日战争史析成10个专题50个题目,运用详尽的图文史料和生动流畅的文字对这些问题一一予以精当的讲解,使读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真正读懂抗战。

目录

前言001

1.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001

1 怎样面对西方列强的炮舰

2 日本为什么要“脱亚入欧”

3 岛国日本为什么要觊觎大陆中国

4 谁是强国,谁是弱国

5 助长日本野心的中国内部因素是什么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怎样开始的

1 中国最早的抗日斗争发生在哪里

2 中国最早的救亡运动是怎样出现的

3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政局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 中国有没有进行过抗战准备

5 全面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3.中国抗战的主体是怎样构成的

1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 中国抗日阵营包括了哪些成员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4 抗日战争是否存在不同的抗战路线

5 中国抗战阵营是否发生过分裂

4.怎样理解中国抗日的主战场

1 什么是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

2 什么是中国抗日的敌后战场

3 两个战场是怎样形成的

4 两个战场是否有主次之分

5 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敌后游击战吗

5.中国是怎样打败日本的

1 日本能够征服中国吗

2 为什么说中国能够打败日本

3 外援对中国抗战起到了多大作用

4 怎样理解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5 日本是怎样投降的

6.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什么关系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中国开始的吗

2 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处于什么地位

3 什么是“远东慕尼黑阴谋”

4 怎样评价战时废约运动

5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7.日本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灾难

1 日军对中国人民实施了怎样的暴行

2 日军在中国实行过哪些大规模屠杀

3 日军是怎样对中国人民实施极端暴行的

4 日军在中国沦陷区实行了哪些殖民地统治政策

5 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损失

8.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日本的侵略怎样中断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2 抗日战争是否改变了中国内部不同政治力量的对比

3 工业内迁使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4 战时农村社会有什么改变

5 民族独立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之间有什么联系

9.什么是战争遗留问题

1 战争遗留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 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 互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说明了什么

4 怎样看待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诉讼

5 怎样解决中日战争遗留问题

10.抗日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1 抗日战争怎样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2 为什么说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条件

3 怎样理解“落后就要挨打”

4 “自力更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吗

5 怎样实现人类和平的美好目标

试读章节

人们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前,两国保持了上千年的和平交往,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可谓源远流长。历史上,由于受到地处东亚大陆的中国汉文化圈的辐射,日本有意识地汲取大陆中国的文化精神,学习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其生产力发展、文化建设和历史进程,基本上与中国保持着同步或稍显滞后。其国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与中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当西欧国家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并进而迈进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时,日本与中国一样,依然滞留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代。

当历史跨人19世纪的时候,东西方国家间的差距愈益拉开。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乃至美洲独立不久的美国,已经走完了近代工业化历程,开始迈向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主义扩张道路,以寻求倾销其机器化生产所制造的商品的市场,掠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财富。当地处资本主义发展中心之外的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还在陶醉于“中华帝国”或“大日本帝国”时,西方国家以蒸汽为动力的商船炮舰已经踏过万顷波涛,开到了自己的海岸边。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上半叶几乎同时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中国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日本藩幕政府长期实行的“锁国”政策,也几乎同时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洞穿。从鸦片战争开始,英法美俄等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侵略战争,逼迫封建的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步地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国家权益丧失几尽,民族尊严受到无比损害,人民苦难空前加重。与此同时,日本也遭到了欧美国家的殖民主义入侵。可以说,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与日本几乎面临着同样的遭遇,两国国门几乎同时遭到了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叩击。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遭到失败,清王朝被迫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殖民者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王朝订立《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1844年7月和10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王朝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从清王朝手中攫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王朝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P2-3

序言

还是在春天的时候,济南出版社的朱孔宝先生来北京找到了我。他拿来了一份图书选题计划,当时的题目叫《读懂抗战》。看了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读懂”这个词的分量不轻。我做《抗日战争研究》刊物的编辑工作十余年,编辑之余也涉足一些与抗战历史相关的肤浅研究,可是,要想让读者看了一本书后“读懂”了抗战,我深感非能力所及,实不敢以己昏昏而使人昭昭。可是朱先生说,他在互联网上看到过我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些言论,觉得很有意思,故以为还是由我来担当这个事情为好。他语气真诚,而我却愧不敢当。最后,在他的鼓励下,我应承了这件事情。

读懂抗战确实不大容易。从抗日战争结束,直到60年后的今天,有谁能说我读懂了抗战?这样说的人可能不多,而即便是这样说了,恐怕“读懂”也各有各的说法,并非取得了共识。其实,历史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于历史的认识却是人的主观感受,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对历史的主观感受就可以有许多的不同。比如说,有了日本的侵略,才有了中国的抗战,但由于对于战争的体验不同,就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的认识。又比如说,同样是参加了抗战的老兵。有在正面战场作战的,有在敌后战场作战的,他们的感受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没有战争体验的人来说,他们的历史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史书,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史书对于史事的描述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甚至会出现完全矛盾的描述,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并且,我还不太同意“一切史学都是史料学的观点”,而倾向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那么,以这样的观点来评判史书,我认为无论是哪一本书,都包含了撰写者的历史观。而史观对于读者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读懂抗战是不容易,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三个必要的条件:第一,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基本事实;第二,在了解史实的前提下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第三,在把握了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史观。做到这三点的人,就应该说他基本上读懂了抗战。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我并没有按照通常描述历史的平铺直叙方式来编排本书的内容,而是挑选了10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为描述对象。如果能把这十个问题阐述明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基本史实就清楚了。而由于我前面说过的原因,对于抗日战争史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历史观的对立,所以,本书采取了回答问题的形式,将人们普遍关注而又有不同认识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解答。另外,说到历史观,考虑到当前日本出现了严重歪曲历史和宣扬错误史观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个问题不能不加以重视,所以本书在描述抗战史的同时,专门加了“什么是战争遗留问题”一节,对于人们关注的中日关系问题加以分析。再者,与史观密切相关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即“抗日战争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而我以为,这是检验最终是否读懂抗战的一个问题,有必要进行回答。

以上还仅是我的主观愿望,读者是否真的通过这本书读懂了抗战,我真是不敢肯定。这是因为,编者和执笔者力求客观准确地描述历史并希望从中寻找抗战史的科学规律,但毕竟学识有限,也许我们以为对问题的回答是准确和正确的,但实际却正好相反。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发掘的史料发掘出来了,人们认识历史的视角也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而拓宽了,因此,也许本书对史实和历史规律的描述就不那么准确了,而更为重要的是,也许贯穿于本书的史观也需要修正了。

参加本书撰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卞修跃(第一、四、七章)、刘萍(第二、六章)、李仲明(第三、五章)、李学通(第八章)、荣维木(第九、十章)。本书图片由卞修跃、步平、李仲明、荣维木提供。

最后要特别说明,朱孔宝先生从本书的选题策划到编辑出版,花费了大量精力,并向作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我谨代表作者向朱先生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济南出版社参与本书策划并给予本书写作大力支持的各位先生。另外。本书还在部分章节引用了步平、张连红、王希亮等人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感谢。

荣维木

2005年8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维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1192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4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