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光亮(武汉生命记忆)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方舱医院的志愿者,紧急加入救援的摇滚青年,驰援火神山的河南司机,一个月内飞武汉17次架起“物资补给线”的飞行员,带领滞留武汉的130人剧组集体去做志愿者的导演,为增援武汉的4万余名医护人员拍肖像的摄影师团队,健身教练变身而来的外卖骑手,勇夺微信运动榜冠军的社区工作者……疫情袭来,他们仿佛身着隐形披风的超人,穿行于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中。这些处于神经末梢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成为维持这个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微小,但源源不绝地输送着血液、活力和温度。
当社会秩序渐趋正常,这些在武汉内外、线上线下活跃的个体行动者,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后便不可辨认。
这本书为了他们,也为每一个经历2020不曾忘却的你。
随书附濮存昕、杨立新、吴京安、张凯丽、乔榛、洪伯抗疫主题诗文朗读10篇。
目录
辑一 武汉现场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想多救一个人,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
文/袁琳 金赫
武汉女孩方舱内外的这些天:扛过去,他就会跟我求婚了
文/葛佳男 林珊珊
他把近八万人份的试剂盒带进湖北
文/秦珍子
空中的特殊逆行者:一个月内飞武汉十七次架起“物资补给线”
文/雷若彤
一百三十人剧组滞留武汉,隔壁护士一句话让导演做志愿者去了
文/郝琪 向荣
武汉,当一群摇滚青年加入紧急救援
文/余婷婷 金赫
大卡司机驰援火神山:“这场战争没有局外人”
文/刘楠 金赫
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
文/刘宇 李舸
摄影师的武汉手记
文/刘宇
苦中作乐的武汉人,此生不忘的这些天
文/何可人 向荣 张国
艾滋病患者捐出“救命”药:武汉那些人的处境,我们懂
文/余婷婷 金赫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
文/余婷婷 王波 金赫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二十四小时
文/金翏 金赫 张亚利
买菜群里的湖北人:半个土豆给猫,半个土豆给自己
文/姜思羽 张亚利 金赫
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真实的生活正在到来的路上
文/朱远祥 李修文
辑二 守望相助
谁夺走了你的微信运动榜冠军
文/徐竞然
那些奋不顾身的善意,在城市末梢生长
文/郝琪 露冷
我的第一次网课:临老学绣花
文/陈平原
疫情来袭下的日常
文/夏晓虹
京城四学者疫期功课实录
文/王勉
曹可凡一夜间收到多位文艺界“大咖”的心里话
文/简工博
电影频道《战疫故事》背后的故事
文/张嘉
隔离在黄冈老家四十天,我与父母关系变好了
文/邓安庆 袁琳 金赫
流落海外武汉人:我只想回家
文/夕迟 露冷
去留两难湖北人: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
文/姜思羽 张亚利 金赫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武汉归乡人
文/崔一凡 金赫
武汉一家四口滞留厦门,房车里抗疫三十五天
文/武冰聪
在家办公半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公司
文/崔一凡 金赫
健身教练转行送外卖:我是一个父亲,困难时要站出来
文/崔一凡 柳宁馨 金赫
那些与疫情狭路相逢的爱情
文/裴晨昕 向荣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
文/郝琪 何可人 向荣
辑三 听见·爱
致敬白衣天使
文/濮存昕 朗诵/濮存昕
致敬志愿者
文/综合 朗诵/濮存昕
去希望窗外的希望
文/池莉 朗诵/濮存昕
致敬钟南山
文/陈先义 朗诵/杨立新
背影
文/孙世华 朗诵/杨立新
热干面里长安辣
文/吴京安 朗诵/吴京安
还在
文/邓康延 朗诵/吴京安
若我归来
文/左远庆修改/周远平 朗诵/张凯丽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文/羽菡 朗诵/乔榛
我只想悄悄地走
文/左远庆 朗诵/洪伯
导语
人间光亮——武汉生命记忆(74张图,41篇文章,医生、志愿者、外卖骑手、社区工作者等珍贵个人记忆)。
收录黄永玉、王凯、孙俪、陈冲、刘涛、万茜等给医护人员的手写寄语;濮存昕、杨立新、吴京安、张凯丽等抗疫主题诗文朗读……
精彩页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想多救一个人,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
文/袁琳 金赫
2月17日,在被隔离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孔岳锋第一次走上武汉的大街。街上没有什么人,车很少,空荡荡的,只有几个环卫工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忙碌。他心情愉悦,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鸟重获了自由。
孔岳锋是武汉第四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三十二岁。1月22日,他被确诊感染上新冠肺炎,经历过加重、减轻,最后痊愈。2月2日出院后在酒店隔离。
这是他解除隔离的第一天,他打算去医院做复查。他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新冠肺炎带来的乏力感还没有完全消失,体力还有些跟不上,他骑得很慢,中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了一次。往常四十分钟可以骑到的路程,这次花了他一个多小时。孔岳锋心里是开心的。因为这次复查如果一切正常,他将有资格捐献出自己的血浆。每二百毫升血液里的血浆,可以救治一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
2月13日,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医院已经在开展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输入工作,且显示出初步的效果,呼吁病愈患者积极到医院捐献血浆。18日,钟南山院士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恢复期病人血浆治疗在重症救治的临床情况上有明显效果,该疗法较为安全有效”。
孔岳锋在了解到呼吁的当天便联系了血液中心。几天后,他被通知可以前去献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特意提前去医院做了一次复查。
此时,全国新冠肺炎的治愈人数过万,响应捐献血浆号召的痊愈患者也在增长。但在不小的患者数目面前,血浆能够覆盖到的患者范围仍是狭窄的。也有人提出疑问:捐献血浆真的对恢复期病人的身体毫无影响吗?
孔岳锋是第一批感染者,是被治愈者,血浆捐献者。同时,他也是一名医生。他对个人经历的讲述和解析,他个人的治愈和血浆捐献过程,或许比其他人更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以下是孔岳锋的自述:
住院的时候,我跟同事已经讨论过这个办法。我说如果这个事情我能扛过去,出去我一定要献血浆,看看自己血浆里有没有抗体,能不能帮到更需要的人。我自己是医生,我猜想对于未知的传染病,特效药一时很难研制出来,如果一个人能够痊愈,那很可能体内会存在相关的抗体。巡查病房时有个主任过来,我给他提过这个办法,我说我愿意献血。
我是1月19日发现自己不对劲的。20日我跟科室主任说了一下我的情况,主任非常警惕这个事情,他说你先隔离,休息一下。我就开始居家隔离。
我20日查过一次CT,是正常的。22日我坐不住了,晚上又去了一趟医院,做CT。我后来反复地想,为什么我又去做CT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自己觉得有点不对劲。毕竟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是滞后于临床表现的。
当时心态很复杂。一边心里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不至于传染性那么厉害吧?有侥幸心理。我想再查一次,告诉大家我没有事,我想回去上班,因为大家都在上班。虽然症状有一些加重,但还可以忍受。
中招以后,我心里有点乱,跟科室同事说了一下这个事情,希望大家引起重视。也跟家里人说了。把那三天之内接触过的人都捋了一遍,给他们提醒。
我算是第一批发病的,入院还相对简单,床位还有空余,当时我顺利住院了。我们医院是疫情定点医院。
还好当时我和身边的人足够重视。发热后我跟同事接触都隔着两米远的距离。至少,我的家人跟同事,没有人因为我被感染。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
2
我1月23日住进去,2月2日出院。大概十天时间里,最困难的部分其实是信心。进去之后时间就变得没有概念了,那天突然有人说,今天是过年。非常感慨。本来还想着,因为最近几年老婆怀孕,生小孩,值班,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过湖南老家了,当初就想今年回去看一下,因为我外婆年纪也大了。票买好了,班也都排好了,如果没有意外,那天我应该是在老家的。
除夕晚上我跟家人通了一个视频,我妈妈看到我手上的留置针,我看我妈妈脸上的表情,我说你在干吗,我人挺好的。(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光亮(武汉生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宇//张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11023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20-11-01
首版时间 2020-11-01
印刷时间 202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98
CIP核字 2020168940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