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the insititute for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前身是由知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57年扩建成为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
| 图书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精装) |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the insititute for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前身是由知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57年扩建成为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相关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历史的回响: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带你穿越五千年的文明,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持续两年的集体调研,特别邀请外专家参与遴选工作,几十位专业领域大咖解析中国古代的工匠智慧与精神。从科学与发现,技术发明及工程成就三个篇章,全面展现出中国的文明发展脉络及其对于世界的重要影响,88项发明发现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精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基因,必将让我们为之骄傲与自信。 内容推荐 本书展现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 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进一步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精装)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译者 | |
| 编者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68234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7页,[4]页图版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50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44 |
| CIP核字 | 2019039721 |
| 中图分类号 | N092-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8 |
| 宽 | 190 |
| 高 | 26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