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神明亮的人(美文版)(精)
内容
作者简介
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指导。著有《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激动的舌头》《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当年的体温》等散文随笔集。其作品大量入选文学典籍、大中学读本和各类中高考试题。在读者心目中,他被誉为“精神明亮的人”,其著作被中国校园公认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曾获上海“萌芽文学奖”“山东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
书评(媒体评论)
一名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
峻的同时代人。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
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散人
王开岭是思想家,是哲人,是诗人,是这个时代
难得的价值启蒙者、心灵美学家,其作品深度切入时
代的社会病灶、人性疾患和价值盲区,用兼具痛感和
美感的言说,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心理治疗、价值引
领和审美抚慰。其作品情思深湛,意象摇曳,是当代
文学中少有的将诗情和哲思完美融合的心灵读本。
——李汉荣
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
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
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小鲁
目录
夜航船(代序)
第一辑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
父与子
精神明亮的人
向儿童学习
从生命到罐头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向死而生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
远行笔记(四章)
两千年前的闪击
第二辑
向一个人的死因致敬
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
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
打捞悲剧中的“个”
光荣的父辈
大地伦理(四章)
雪白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人类如何消费星空
被占领的人
第三辑
当你老了,头白了……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永远的邓丽君
《罗马假日》:对无精打采生活的精彩背叛
女性气质
有毒的情人
俄罗斯课本
爬满心墙的蔷薇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
第四辑
请想一想华盛顿
战俘的荣誉
是“国家”错了
“我比你们中任何一个更爱自己的国家”
“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
对“异想天开”的隆重表彰
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那些消逝的年轻人
恰同学少年
精彩页
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01
北京的园子里,地坛,是我颇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尤其是盛夏,像抽干了水的池子,让人焦灼。
即便如此,在我心里,仍是器重它的。地坛,是个重量级的精神名词,因为一个人和一篇散文。
二十年前,大学的最后一个夏天,在阅览室乱翻,忽遇一文,不觉间,身子肃立起来。很想一个人逃走,躲开众目,找一个身心无所顾忌的角落,慢慢享用。
它把我拐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儿长满荒草和古柏,除了僻静、空荡和潮湿的虫鸣,只剩一位小伙子和他的轮椅。那个脸色苍白、被孤独笼罩的青年,那个消沉倦怠、无事可做的青年,那个在灿烂之年猝然摔倒的青年,终日躲在其中,在墙角、在荫下,漫无边际地冥想,关于青春、疾病、身体、‘梦想、活着的意义……与之相伴的,只有光影、落叶和硕大的年轮。暮色苍茫时,母亲细弱的寻唤,云丝般飘来,他选择答应,或沉默。
“这是个废弃的园子。”这个自感被废弃的人长叹,彼此同病相怜。
“搬过几次家,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且越搬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对一个刚结束身体发育、精神正闹饥荒的学生来说,那个阅览室的下午,犹如节日。黄昏时,他一溜烟跑向复印室,把整篇文章揣进书包。
《我与地坛》,史铁生,《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
大概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跨进那园子。
对它,我早早存下了一份敬意和暗恋,仿佛那并非公园,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私宅、精神故居。其间的一草一木,都是被喂养过的,被一个年轻人的寂寞,被他的时针,被他心里的荒凉和云烟。
入门前,我迟疑了,顿住,觉得不该这么随便进去,似乎需要一个仪式,该向谁通报一声。而且它不应收门票的,或者,访客带一册书刊,收有《我与地坛》的那种,权当名帖或请柬了。如此,我才觉得不鲁莽,才觉得被邀请了,经了主人同意。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
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东张西望,找什么呢?同伴问。
我不吱声。我找一个轮椅上的年轻人,找他的车辙,找端详过他和被他端详过的东西。我很急切,一个年轻人对另一个年轻人的急切。
其实我不该来。地坛早没了文中描述的清寂,修饬一新的它,像个思想被改造过的人,像个刚理过发的新兵,熨烫严整的制服,风纪扣都系紧了。没了杂草裸土,没了野性、不规则和迷失感,没了可藏身的自由。印象中,它该是茂盛深邃、曲幽弯折的,没有头绪,能藏得住很多东西,能收留很多的人和事。
它变肤浅了。
枉带了相机,没拍一张。因为我不知当年的小伙子会在哪儿泊他的轮椅,哪儿可安置那些缤纷狂乱的念头,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我对身边人嘟囔:地坛,“地”太少了!大地之坛,怎么可以缺了泥土呢?
终于确信:那人走了,不住这儿了。
我也该走了。没事我就不来了。
但我知道他在这座城里,他在一个人生病。
那种病,漫长、坚忍、安静,犹如事业。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纯属私事,那就是生病。生病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极度孤独,也会让精神极度纯粹,尤其是上帝给他的那种病。
P2-4
导语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亮又干净……如果用形象比喻的话,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在这个浮躁的速写时代,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序言
夜航船(代序)
青春,古城,星光
“你是个走夜路的人,有着星子的寂寥、清澈和富饶
。”
多年前,有人说。
我明白,对方指的是灵魂,是心路,是一个青年的精
神游荡。
那时正值青春,客居在京杭大运河畔的一座古城,为
谁而来?何以至此?没有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只能说,随
风而至。大学毕业,该城有个教书名额,荒着,我说我去
吧。那情状,俨然一个春日里的少年,远-远瞅见一新鲜
树坑,即忍不住跳进去,立成一棵树苗,然后朝身上培土

此地对这株流浪的树苗很仁慈,很优待,我没有丝毫
的水土不服。生根后,我才慢慢知晓,原来它身世显赫:
传说的黄帝诞生地,少昊的都城和陵墓,天下半数的存量
汉碑,皆于此;膝下之邹县曲阜,即a-S的“邹鲁”圣地
,孔孟墨诸子门徒,土木鼻祖公输般,作《桃花扇》的孔
尚任,皆生葬于斯;境内有“水泊梁山”和微山湖,绿林
枭雄啸聚之地,除了梁山好汉,还风靡过义和团和“铁道
游击队”,北洋乱世时还出过两任国务总理;诗仙李太白
,竟有二十年浮生寄存于此,余下一栋“太白楼”酒旗飘
飘。
学校的临街叫古槐路,因一株苍虬奇槐而得名,我去
的时候,路两畔已满是它的子嗣了。推开窗正对一院千年
古刹和一尊北宋铁塔,旁侧乃一条云集古代学霸的“翰林
街”。
无疑,在时间深处,这是一座光彩照人的城池。奇怪
的是,这份祖耀并未在现实中留下多少羽记,今天的它和
它喂养的市井,看上去和别的地方一模一样。就像中国的
各个城市,除了老人的方言和几样小吃,实在贡献不出什
么异地感。可在历史上,它们曾多么个性鲜明、卓尔不群
啊。
我像梦游一样来了,没有索引,没有向导,没有依傍
。某个黄昏,当我骑车行至城郊一处废码头时,我停下来
,注视那条睡着了的水,那条贯通南北、运输过大半个中
国的水。晚霞洇红了河面,碎金汹涌,似万千锦鲤……恍
惚间,我竟泪流满面,我觉得自己是乘船来的,从很远的
时空,搭一条寂寞的船,搁浅了,就待了下来。
一晃十年。
它对我确实不错,那是我尽情生活的十年;是我心神
飞驰、奋力用笔的十年;是我保持精神上单身的十年。后
来,我对年轻人说:若想活得真实,活出新意,重获生命
的起点和知觉,你一定要去异乡。
去异乡,是你摆脱群居和惯性、逃离熟人社会和影子
人生的唯一路径。
在这儿,因为没有血缘,没有家谱和乡谊,没有前辈
的热望、叮咛和斧正,所以你是寂静的、独立的。你与所
有人的天然距离都一样,与外界只有精神联系,没有世俗
约定。你可以尽情地活,像婴儿一样地活,活出一个未知
的你。
在这儿,所有的结营和友谊,都凭嗅觉,都源于生命
的相似和同质。
我青春时代的朋友,黏合的方式,多和寻书有关。师
专外的深巷里,有一家私人书铺,售《方法》《书屋》《
天涯》等杂志,凡染指它们的客人,店主仿佛有某种义务
,总要撮合大家相识。那会儿没有手机,电话也不方便,
每回去,店主总要说,某某某找你,然后进里屋,摸出一
张字条来。那情形,常让我想起电影里的“地下交通站”

去年惊悉,那群书友中,有两位已不在人间,我们最
后一次碰面,对方才而立之年。如今,只要一想到,我再
也收不到他们的字条了,即不禁眼角湿润,即会想起爱伦
堡的那个书名:人、岁月、生活……
还有那所学校,它对我的恩惠,用朋友的话说是“令
人发指”:我可以不参会(我反感被点名和诺诺应到的仪
式),不监考(我厌恶任何窥视和监控别人的行为),回
避上午课(我的早晨通常从中午才开始),不接受任何考
评,请假一律获允……当然,我也逃脱了体制内的所有好
处,比如职称、荣誉之类。我像一只主动让尾的壁虎。
……
一瞬间,我觉得月色特别迷人,像女人微微的窃笑。
后来,他不写诗了,再后来,有了很多钱。
不知他是否还惦念着遥远的扬州。
结语
发现“南方”,于我是一场拯救和修复。
于我干燥的精神体质和私人生活,于我常年做新闻积
下的沉郁和钝痛,于我被理性和逻辑折磨的面孔……她的
水,她的花,都是一种及时的感性滋养和美学浸润。
朋友调侃:江南的甜食,会不会让你骨头变酥?
我笑曰不会。
别忘了,江南不仅有园林,还有“东林”;姑苏除了
桃花柳照、胭脂粉词,还有金圣叹和《五人墓碑记》的故
事。
日前,无锡召集文化论坛,邀我给当地写一段话。
我抄录于此,且作本文的小结吧——
“这些年,凡往江南,必徘徊无锡。这是一座有氤氲
感的城市,我喜欢鼋头渚的浩淼烟波、寄畅园的幽微清凉
、南长街的精致市井……它们分别满足了我对人生之‘显
’和‘隐’的想象。尤喜它的美食,甜糯、温婉、柔绵,
用一句‘藕花深处’形容再恰当不过。我以为,‘东林’
士子的家国使命和清洁的灵魂诉求,近现代的工商文化、
财富观和经营观,应该是无锡精神的两张名片,它们对智
识、生活、资财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王开岭最具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在思想界,他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他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大量涌现在各类文选、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中,被很多校园师生公荐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神明亮的人(美文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开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304431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88
CIP核字 2019097558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8
161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