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白传(修订插图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李白传》是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李白》两书的合集,是李长之在不同时期写的关于李白生平的两本书。前者是以德国古典文艺美学为利器对李白的分析,其中不乏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所以重李白精神人格的分析。后者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去勾画李白的画像。从总体上说,李长之以李白的游历生活为经,以李白试图摆脱凡俗羁绊的精神为纬,深入体察诗仙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内心之痛苦,解析其有道教气质的诗句和语言风格的形成。李长之用锐利的观察,设身处地的理解,刻画出了鲜活灵动的李白形象。从某种意义上,两本书互为补充、相为表里,从不同的方面更准确丰富地勾画出李白面影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山东省利津县人。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传》等。
目录
李白
题记
楔子
一、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
二、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
壹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
贰 壮年的漫游——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叁 李白在长安——李白对盛唐的政治之认识
肆 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
伍 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国思想
陆 李白的诗——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
柒 简单的结论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导论
一、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
二、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
三、异国的精神教养
四、游侠
五、所谓豪气
壹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贰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叁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
肆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伍 李白:寂寞的超人
一、李白的情感生活
二、李白的友谊
三、了解李白之杜甫
四、李白之身后
五、李白和山东
六、李白的风度和勤学
七、李白与一般诗人之共同点
八、李白之痛苦
附:李白研究中的常青树——谈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序言
导读
《李白传》是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先生的《道教徒的
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李白》两书的合集。合为《李白
传》,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的建议。起初我们有点犹豫
,认为这不太符合长之先生的初衷,斟酌再三,还是同意
了。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是长之先生在1937年
撰写的。当时他从清华大学哲学系刚毕业,他的师长张荫
麟先生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一说受托于国防设计委员
会),主编高中及小学历史教科书,也就是后来成就了他
的代表作《中国史纲》一书。张荫麟先生编撰该书的步骤
是先拟定纲目,然后由他组织专家共同编写。汉以前,他
亲自执笔;唐以后,准备由吴晗先生负责;鸦片战争后的
社会变化,由千家驹先生负责,而王芸生则负责写中日战
争部分。但这一计划最后并未完全实现,至1940年2月,张
荫麟先生只完成了他自己执笔的东汉以前的部分。写作过
程中,张荫麟先生曾经征询长之先生的意见, 希望长之先
生能撰写杜甫的一章。
但长之先生此时正沉浸于浪漫主义精神中, 便对张荫
麟先生说,为什么不写李白呢? 张荫麟先生表示李白是浪
漫派,在中国文化和诗歌史上并非主流,不能单独立章。
长之先生生性倔强,写作也浪漫而自由,他拒绝了写杜甫
。为了与张荫麟先生较劲,他偏偏要写李白。1937年春夏
之际,长之先生写成了充满着青春和浪漫气息的《道教徒
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抗战期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
来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海外都有版本。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是长之先生以德国古
典文艺美学为利器对于李白的分析, 其中不乏尼采超人哲
学的影响,所以尤重李白精神人格的分析,比如他说“李
白的价值是在给人以解放,这是因为他所爱、所憎、所求
、所弃、所喜、所愁,皆趋于极端故”。“他要求得太强
烈了,幻灭、失败得也太厉害了,于是各方面都像黄河的
泛滥似的,冲决了堤岸,超越了常轨。”再版本更引了尼
采的《大树之语》,把李白的浪漫精神与尼采的超人精神
作了联系:“越乎人与兽之上,我生长;我要说,———
可是没人说给我。 我长,我长得寂寞了,我长这么高——
—我等待,———可是我什么也等待不着。是这么近了,
我离云端———我静候着那第一次的雷,闪!”由于长之
先生在此书创作的时候,本是“要合并起来写的关于中国
古代五个大诗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李商隐)的
一部大书的一部分”,故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评论李白的时候,处处以这五个大诗人交相映照。抛开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在理论上第一次系统地采
用德国文艺美学的观念,在观点上又多所发明,抛开文笔
上浪漫热情并富于诗意不论,大概以五个诗人的坐标渲染
界定李白的艺术特征,较之过去在传统上只是李、杜相比
较,大概是李白评论史上最大的突破了。
《李白》是长之先生在1951年春节期间所写, 是年
1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长之先生1949
年后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他经历了抗战的洗礼,
学术和思想走向成熟的学术成果。有趣的是,它的创作初
衷同《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一样,也缘于史学的
动机,出版后被收入“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具有传记的
性质。在此期间的长之先生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充
满了热望和理想,此期间还没有发生后来高校的“三反”
“五反”运动。他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
,到四川参加土地改革,同时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
学和文艺理论,译有《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什
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在学术研究上满怀憧
憬,是年除撰写了《李白》外,他还写了童话《龙伯国》
《大理石的小菩萨》,同年由文化供应社出版。《李白》
可以说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
第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在生活安定、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创
作的。
较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显而
易见是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去勾画李白的画像的:其中
也谈李白的道教立场,却着重讲了“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也谈李白的从政经历,却更多地讲了“李白对盛唐的政
治之认识”,“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
国思想”;也谈了李白的诗与谢朓的关系,却把重心放在
了“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
位”。从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李白》是《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的补充,不如说它扬弃了过去更多从个人
性情的立场谈李白,而是试图从政治、国家、人民的立场
谈李白,表现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李白》虽然只是一个小册子,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却也
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李白的研究乃至古典文学界的应
用提供了范例。单纯从李白传记的立场来看,《李白》起
到了与《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互为补充、相为表
里,从不同的方面更准确丰富地勾画出李白面影的作用,
作为姊妹篇,确实可以构成李白传记的整体的一部分。
1949年
导语
《李白传》在原来基础上全新修订插图。全书十余幅明、清罕见刻本插图,二十余幅关于李白的经典字画,包括颜真卿的字,梁楷、杜大绶、杜堇、苏六朋、王蒙等历代名家画作,其中不少画作因被藏于海外十分少见。
李长之治学严谨,观察敏锐,刻画了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李白形象,对李白的研究,下笔皆有出处,仅注释就近百条。
李长之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等,并卓有成果。其关于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人的研究,至今是研究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的必读书目。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长之即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并称“清华四剑客”。
书评(媒体评论)
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初读诗的人,没有不喜欢李
白的,一接触就喜欢;对杜甫,就必须阅历深了,读
书多了,年纪大些了,才能爱好。原因就在李白除了
那样磅礴的气魄,创造的诗境之外,又用了这样明白
如话的句子,读起来,就像我们自己嘴里哼出来似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人就已经用李白
自己的诗句来称道李白了。
——李长之
精彩页
一、中国人民热爱的诗人
李白是在中国历来的诗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热爱的一位。
李白的名字在我国人民中间是这样的通俗,提起他,很少有人不晓得。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的戏;现在在乡间的酒店里还常见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在小说里,有最通行的小说《今古奇观》里的“李太白醉写吓蛮书”一段;在民间传说上,各地的儿童都知道李白逢见一个老太婆要把一根大铁杠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李白的用功,据说就是受了这事的感动。就作品论,凡是认得几个字的,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就名胜古迹论,各地也都争着传说有李白的足迹,这里也说他曾读过书,那里也说他曾歇过脚。李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这样熟悉,印象是这样深刻,所以很多人仿佛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李白是什么模样儿。
二、先给李白画一个素描
李白到底什么样儿呢?一般人却只是凭想象去猜想。也有些画家去画李白的,但也只是从李白的作品里去揣摩李白的性情、精神、爱好,而想着画罢了。李白真正什么样儿?我们试从李白自己以及他同时的人的记载里去找找看。
当然,这些记载是不完全的,因而我们也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李白的肖像。然而有几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李白最特别的是两只眼睛,这一点给人印象很深。对李白很崇拜的诗人魏万,曾经跑了三千多里,就为的去找李白。据他的记载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眼珠剔亮,大得像饿虎的眼似的)。李白另一位朋友崔宗之也有诗道:“双眸光照人。”可见这一点是公认的了。
李白最喜欢谈。在崔宗之的同一诗里就说:“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这是说他爱发议论,能谈哲学,熟悉汉高祖楚霸王那样的历史故事,又能谈一套政治理论。据李白自己的记载,他一个本家弟弟李令问曾经醉中问他:“哥哥的五脏都是绣花缎么?要不,为什么开口就说得那样漂亮,下笔就那样哗哗不止呢?”他也大笑,自己承认了。
李白喜欢穿紫袍子。他曾在金陵(现在的南京),把自己的紫皮袍拿去换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也曾穿着这紫皮袍去看朋友,“草裹乌纱巾,倒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这是说他潦潦草草地把黑纱在头上一缠,紫皮袍随便一穿,人们见了,是一阵哄笑,竟以为是晋朝那位爱看雪景又最有豪兴去访友的王子猷呢。这两处都是他自己的记载。
李白还常带着刀子。这是因为他会武术,也杀过人,恐怕还在过下层社会组织。崔宗之的诗里就说他“袖有匕首剑”。
又因为李白曾经长期间学过“道”——中国道士那一套的“道”,所以他有一套道士的制服,魏万曾这样记载。他经常带着道书,以及道士炼丹用的药等,他同时的一个诗人独孤及就这样记载着他的行装。他自己的《夏日山中》诗说: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他的《山中问答》诗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窗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就更给人一个印象,真是飘飘欲仙了。李白是不是真是一个不关心人民的“神仙”人物呢?不是的,如果那样,他就不配称为中国一个大诗人了,而且,如果那样,他也就不会为人民这样热爱了。但这样的误会,是容易发生的。关于这,以后要详细谈到。
这就是我们对他的几个可靠的具体的印象:大眼睛,挺精神,喜欢穿紫,带着短刀,有道士服装,也有道士的书和药,各地游荡,爱好谈论,人们看去,仿佛是仙人。P6-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白传(修订插图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77827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20-02-01
首版时间 2020-02-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18
CIP核字 2019265038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