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
内容
编辑推荐

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指导全国家庭教育学会主编

张思莱、孙云晓、姚鸿昌、师晓霞、王芳、陈光、夏征、王晶等大咖专家暖心作品

更有来自抗“疫”一线的教育专家夏征和心理专家王晶的贴心指导

作者简介

全国家庭教育学会主编。全国家庭教育学会由家庭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团体及个人组成,致力于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素质和全社会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内容简介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孩子们“宅”在家中,是帮助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的良好时机。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广大家长家庭提供了疫情期间科学权威和专业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国妇女出版社联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重磅推出《特殊时期特别家教指导》。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疫情中的家庭教育重点、家庭心理支持、儿童良好习惯养成、亲子互动陪伴和专家点评这五个部分,以期为广大父母提供特殊时期的特别家庭教育指导。

目录

第一章疫情中的家庭教育重点

防控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孙云晓2

疫情时期不应忽略家庭教育中的儿童权利/王芳10

疫情期间,为家庭教育划重点/张若谷14

面对疫情,更要提升我们的家文化素养/姚鸿昌17

重建隔离状态下的家庭生活/洪明21

居家防疫,不可错过的教育机会/汤发良23

第二章疫情中的家庭心理支持

危机中给孩子心理安全感/施以德26

防控疫情期间,请关注身边孩子的状态/殷飞31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防护/师晓霞36

怎样处理疫情期学龄儿童的情绪问题/王晶41

怎样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陈光46

第三章疫情中的儿童良好习惯养成

疫情中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杨军52

利用疫情假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夏征56

疫情假期里,拒绝网络成瘾/朱嫘62

亲子日常生活“三个三”/蓝玫66

第四章疫情中的亲子互动陪伴

防疫时刻:每一次亲子陪伴都是流金岁月/晏红72

“宅”在家中,不应让孩子的发展“停”在

家中/张思莱77

怎样陪孩子安全度过疫情期/王晶83

“新冠”时期的亲子阅读时光/陈光88

父母如何与孩子在家玩游戏/朱嫘91

第五章专家点评战“疫”日记——疫情中家庭教育的8个忠告

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97

通过战“疫”,女儿有了理想101

教育低龄儿童,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特征105

用智慧帮助孩子避免网络沉溺108

安抚好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心理尤为重要111

让孩子在自我管理中找到乐趣114

疫期长假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良好契机117

父母多做亲子沟通交流,补偿子女同伴交往缺失120

精彩书摘

“哇哇哇……”“呜呜呜……”

“怎么了?怎么了?”

宝宝床边一下多了好几个脑袋。

没月嫂、没育儿嫂、不能去医院……

吃不好,睡不下,新手妈妈宅家,愁愁愁。

别急,别急,现在就教你如何带好6个月以下的宝宝。

听哭声,识“婴”语,养成宝宝好习惯

对于新生儿和小于3月龄的小婴儿,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进食习惯之前,妈妈们一边要根据宝宝的需要按需喂养,一边需要找寻宝宝喝奶、睡眠的小特点、小习惯、小征象,逐渐帮助宝宝建立合理的喂养秩序。

对于宝宝来说,他还不知道对错,不知道妈妈喂奶很辛苦,只知道在妈妈怀抱里喝奶,听着妈妈的心跳很安心很舒服。因此,有的宝宝养成了只要脱离妈妈的怀抱就哭闹、不高兴的习惯;有的宝宝会频繁夜醒和频繁地夜间吃奶,不仅把妈妈累得筋疲力尽,还让全家人一起焦虑。

其实,细心的妈妈们在跟宝宝接触一段时间以后,是能够发现宝宝发出的各种信号的,比如宝宝不同音调的哭声代表不同的含义:饥饿的时候是一种哭声,想尿尿是一种哭声,拉便便是一种哭声,想睡觉又是一种哭声。妈妈们要细致地观察,捕捉宝宝哭声的不同含义,才不会让宝宝养成一哭就抱起来喂奶、一哭就抱起来摇晃的习惯。

边吃边睡,边睡边喂,这样做对吗

新生儿因尚不适应宫外生活,昼夜节律尚未很好建立,可有含乳头时间较长(喂哺>30 分钟/次)即边吃边睡的情况出现。新妈妈刚生产完毕就投入到了带养宝宝的工作当中,很容易疲劳,这样的情况下宝宝边吃边睡,妈妈边睡边喂,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是随着宝宝月龄增加、身高体重增大,妈妈会发现宝宝奶量增加,对自己的依恋增多,很多宝宝基本上是全天挂在妈妈胸前,大人累得不行,宝宝也长得不好。因此妈妈要当断则断,慢慢地帮助宝宝建立较为固定的进食和睡眠规律。要知道,喂奶的过程应是亲子互动的机会,最好能在宝宝相对清醒的状态下喂奶,喂奶的时间两侧乳房加起来应少于30分钟,喂奶结束拍完奶嗝后,要坚定而温柔地把宝宝放到床上,鼓励宝宝独立入睡。

一般来说,1~2月龄的婴儿日间<2小时哺乳一次,夜间哺乳间隔时间可延长,约3小时,或4~5小时。24小时内母乳喂哺次数为8~10次。随着月龄的增长,哺喂次数应逐渐减少,3月龄以后两顿间隔时间应继续延长,约2.5~3小时,24小时内母乳哺喂次数为6~8次。

有的宝宝脾气比较执拗,一旦养成了频繁吃夜奶的习惯,就很不好改。其实,4~6月龄的宝宝应尽量减少夜间频繁喂奶,逐渐离断夜奶,到6月龄左右,夜间哺喂最好不超过两次,以免因夜间哺喂次数过多影响白天进食。如果夜间宝宝醒了哭闹,可以让新爸爸多帮忙哄哄,让妈妈好好休息,才能分泌足够的母乳来喂养宝宝。

宝宝不爱吃奶,体重长得不好,怎么办

宝宝不爱吃奶的原因很多,以下是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解决办法,新妈妈可以试试“对号入座”。

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宝宝总是边睡边吃,边玩边吃,每次吃的时间很短,甚至吃几口就不吃了。妈妈心疼宝宝,过一会儿又喂,导致宝宝总是处于半饱的状态,没有体验到真正的饥饿和吃饱。又由于每次哺喂时间太短,吃到的都是妈妈的前奶(前奶里面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多,后奶里面脂肪含量多,有利于长体重),这样表现出来的就是宝宝不爱吃奶和体重长得不好。如果是这种情况,处理办法参看上面两条。

还有的宝宝夜里频繁地吃奶,白天一点儿也不饿,给大人的印象也是不好好吃奶,这样频繁夜醒吃奶、昼夜规律没建立,夜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导致宝宝长得不好。如果是这种情况,处理办法也可以参考上面的内容。

另外一种情况是母乳不足,宝宝吸吮费劲,时间久了,宝宝由于摄入量不足也会长得不好。其实大部分妈妈产生的母乳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对于母乳不足的妈妈,可以用吸奶器试验性地吸出某两个时间段的母乳,大概计算一下24小时的产奶量,再根据宝宝的月龄和体重看看能否满足,如果不能满足,需及时添加配方奶粉。

这里给大家指导一下如何估计6个月以内小宝宝每天的摄入量。一般来说,每天需要的热卡大约是90kcal/(kg·d),100毫升母乳提供的热卡为67~68kcal。咱们举个例子,一个4月龄宝宝体重7000克,那他每天需要约630kcal的热卡,换算成母乳每天大约需要926毫升,4个月的宝宝每天喂养次数6~7次,因此每次需要130~150毫升母乳。这是理想化的喂养,如果按照这样的喂养量,是能够满足宝宝每天的能量需要,是能够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但实际过程跟理想过程是有区别的,举上面的例子是给新妈妈们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先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实操的时候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不需要非得严格按照计算出来的奶量喂养宝宝,只需尽量往理想状态去靠近就行。

有的妈妈已经明确了母乳不足,可是宝宝又不爱吃配方奶,导致体重增加不好。目前很多的配方奶粉是模拟母乳的口感、成分甚至营养功效,妈妈们也可以多尝试。不光是配方奶粉口感的问题,有些宝宝是不喜欢某种人工奶嘴的口感,妈妈们可以试试更换乳胶、硅胶材质的奶嘴,或扁嘴型奶嘴。尝试的时候也尽量在宝宝们饥饿的时候进行,此时宝宝接受新事物的可能性较大。

有少部分宝宝可能因为疾病因素,如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或其他的消化系统急慢性疾病所致而不好好吃奶,体重增加不好。这样的宝宝不仅仅有吃奶不好的表现,还多伴随反复皮肤湿疹、反复溢奶、吐奶、腹泻、便血等其他表现。妈妈们不能因为仅有一种情况就盲目怀疑,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到医院来请专业的医生帮助判断一下。

本身属于特殊宝宝的,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喂养和监测需要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重中之重是要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和睡眠习惯,这是基本条件。好习惯没养成,上面的问题就不太好解决。新妈妈们由于产后激素水平的影响,本来就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情绪波动会更加明显。在这里也衷心希望新妈妈们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在全身心地投入带养自己可爱的小宝宝之余,转移一下注意力,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工作来做,把有些事情放心大胆地交给新爸爸或其他家人来做,让自己放松一下,也挺两全其美的。

补钙?补铁?补DHA?到底该补哪一种

宝宝出生后2周,建议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3400~800IU促进钙的吸收,哺乳期的妈妈也需要每天补充钙剂。疫情期间,小宝宝们应减少外出,加上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每日维生素D的量可以补充至以上范围的高值量,并且酌情可以少量补充钙剂,6月龄以下每日额外补充元素钙量应不超过200毫克/天。早产的宝宝们需要预防性补充铁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除了上面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营养素,还有很多比如DHA、锌、益生菌等,都可以在适当情况下使用。比如宝宝有消化不良、腹胀、肠绞痛的表现,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但不特别推荐作为常规每日添加营养素。

(保健中心:马扬)

6~12月龄的

宝宝辅食

怎么吃

疫情期间,父母有了陪伴孩子的难得时光,这也让很多父母开始亲手给宝宝做辅食。6~12月龄的宝宝就要开始他的味道之旅了,细心的爸爸妈妈会问,宝宝什么时候加辅食?怎么加辅食?吃什么辅食?究竟该如何“精耕细作”,让小家伙茁壮成长呢?别急,下面就教你解决6~12月龄宝宝的“舌尖”问题。

辅食什么时候添加

临床中,妈妈们关于辅食添加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辅食什么时候添加?关于这个问题,各种学术研究、经验总结太多,我只从自己的一些小经验里提一下:随着宝宝消化系统的发育和消化系统功能的提升,4~6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了添加一些过渡期食物的能力。但是为了响应号召,让宝宝得到更多纯乳制品喂养时间,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从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早一些,从5月龄~5个半月龄都可以。

吃什么辅食

从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那一刻起,宝宝的食物来源就由单纯的乳类食物变成了两大类:乳类食物和辅助食物。辅助食物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富铁食物的添加,这是因为宝宝体内的铁储备在3个月龄以后基本上消耗殆尽了,而且母乳中铁含量较少,如果不注意富铁食物添加,宝宝会出现铁缺乏甚至贫血,所以最开始可以给宝宝添加高铁米粉。米类食物是中国人的传统食物,富含营养还好消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米粉里面强化铁元素,确实担得起宝妈们给宝宝选择的第一种辅食。

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光有一种辅食肯定不能满足他生长发育和对食物产生兴趣的需要,需要增加辅食的种类,让宝宝眼睛看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小手抓到、脑袋知道这世界除了奶以外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一般来说,我会让宝妈们在给宝宝添加米粉后两周开始尝试根茎类的菜泥(土豆、南瓜、红薯、胡萝卜等)和果泥(苹果、香蕉、梨等),某一种菜泥可以跟米粉同时添加,添加时要注意一样一样来,由少到多来,可以先从一勺开始,逐渐增多,并注意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对新添的食物喜不喜欢,吃了以后有没有出现口周发红、长疹子、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在3天内没有不良表现就可以换第二种了。

如果宝宝的表现都很正常,可以进入第二关:肉类辅食的添加。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对于肉类辅食添加的具体时间跟前面说的高铁米粉、菜泥果泥是同期列出的。肉类辅食尤其是红色肉类,如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肝脏、动物血等可作为首选,鸡肉虽然是白色肉类,但其蛋白质含量丰富,也建议选择。这些肉比起前面的食物来说含有更多的铁元素,同时还含有更多的锌元素、多种脂溶性的维生素,营养更加丰富全面,所以这个时期让宝宝变成一个小“肉食动物”也是我一直跟妈妈们强调的。考虑到肉类辅食的易消化性略差,我会建议妈妈们放在植物性辅食后面添加,比如瘦肉松、肝粉、肝泥都是我比较推荐的。同样地,添加肉类辅食也得一样一样来,由少到多,同样需要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每一种新添食物至少观察3天(没办法,重要的事情就得反复说,儿保医生的职业病就是啰唆和唠叨)。

所添加的某一顿辅食里面也是有主次搭配的:主食(米粉)为主,然后加菜(菜泥)加肉(肉松)加水果(果泥)。刚开始添加的时候最好选择白天宝宝的第二顿奶之前,开始可以添加整顿奶体积的1/4到1/3,然后用奶来补足剩余,3~5天后加量,逐渐辅食越来越多,直至把这顿奶替换掉。

究竟该如何“精耕细作”,小家伙才能茁壮成长呢

在制作上,可以给宝宝做些“手指食物”。手指食物不仅是指像手指那样细条条的食物,还包括宝宝能抓拿到手里的食物,如饼干、水果条、小块馒头、小块米饼等。一般我会推荐刚入口是硬的,随后经过唾液的湿润很快变软或者化了的食物,它们不容易引起呛咳或误吸。坚果类,比如开心果、瓜子、花生这样体积小、入口又不容易软化的食物,就不建议在这一阶段给宝宝吃。手指食物不仅从辅食添加的角度看对宝宝有益,在促进宝宝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记得有一次翻出第二版的《儿童保健学》,上面建议7月龄的宝宝就可以吃烤馒头片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没有花样繁多的婴儿辅食,但是我们的儿童保健前辈们已经抓住了宝宝辅食添加的“金钥匙”:宝宝要先看见面前的小条块状食物,用小手去抓取,再送入自己的口中,有时一次还送不进去而送到自己的小脸蛋上,这就是手眼口协调配合的过程,非常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经过努力送入口中的辅食,还要努力地用自己的牙龈、乳牙、舌头互相配合搅拌、咀嚼、研磨,然后再吞咽,有时嚼得不充分还可能干呕一下。不过妈妈们放心,宝宝很快就能掌握窍门把食物咽下去的,这是口腔功能的提升。宝宝从自己抓取到吃到食物,用自己的力量体会了跟乳汁不一样的味道,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经过多次的锻炼,逐渐培养宝宝自己摄食的能力。妈妈们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吃得一片狼藉而去喂食,因为这正是宝宝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一边盯着,并注意不能逗宝宝,避免宝宝因为开心大笑引起误吸。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种类繁多的时代,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瓶装的各类泥、自己用勺子刮出来的泥、辅食料理机制作的泥都可以。这里想强调的是,很多妈妈特别善于给宝宝制作杂烩糊(粥):米粉糊或米粥做主料,里面添加各种蔬菜、蛋类和肉类,这样的杂烩在营养上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不利于培养宝宝对于单一食物的感官认知。我更建议妈妈们用小餐盘把这些食物分别摆放,让宝宝看到不同颜色、闻到不同气味、吃到不同口感的食物,这既满足了宝宝的营养需求,又能促进宝宝感知觉发育,一举两得。

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疫情期间辅食制作时尤其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制作辅食时手部、工具,宝宝的餐具,还有宝宝的小手等。

总体来说,6~12月龄的宝宝除了继续喝奶以外,开始逐渐进入这个世界的多种美食之旅。不同食物含有的各种营养素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某一类食物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和量相差不会很大,这就意味着妈妈们要尽量选择常吃的、普通的、大众的、熟悉的、顺应季节的不同大类食物,不要选择少见的、奇怪的、小众的、貌似高大上的、反季的食物给宝宝。

乳制品和辅食怎样搭配

添加辅食放在下一顿奶之前尝试更为合理。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按顿喂养的好习惯,举例来说,6个月的宝宝8点喝奶20分钟,下一顿喂奶时间为11点半到12点之间,妈妈可以在11点半的时候先给宝宝喂30毫升高铁米糊,然后用奶来补足这一顿,而不是在10点的时候添加米糊,11点半喂奶。这样做很好地模拟了宝宝胃部的充盈—排空节律,有助于让宝宝知道什么是真正吃饱了,什么是真正的饥饿感,也让宝宝最初添加辅食变得容易些(饿的时候啥都好吃)。

6~12月龄宝宝每天的奶量为600~800毫升,跟月龄呈相反态势,即月龄越大,奶量在此范围内逐渐减少。添加辅食的次数从开始的替代1顿奶到逐渐替代2~3顿奶。当然,这也是理想的状态,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尽量往理想的状态上靠。

泥糊状食物要吃多久

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泥糊状食物是被妈妈们提及次数最多的食物,宝宝从液体食物向半固体、固体食物过渡,泥糊状食物功不可没。米粉糊、蛋黄泥、胡萝卜泥、玉米泥、苹果泥、香蕉泥、肝泥、鱼泥等,总之就是各种泥。妈妈们也很喜欢制作各种泥糊状食物,从辅食料理机到直接用勺子刮,宝宝的辅食里融进了妈妈的爱。

但是过犹不及,前面已经说了,泥糊状食物其实是过渡期食物,随着宝宝口腔功能的提升,牙齿的萌出,需要从泥糊状食物再慢慢转换成颗粒状食物、小块状食物,增加食物在宝宝口腔内的咀嚼、研磨和初步的消化。一般来说,10月龄之前应该完成从泥糊状食物到颗粒状食物的转换。如果泥糊状食物吃的时间太长,会影响宝宝口腔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也是宝宝乳牙萌出延迟的一个原因,宝宝口腔功能发育缓慢对语言发育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要小瞧这些还没有长牙的小宝宝,他们会用牙龈去进行咀嚼和研磨的。

什么时候加鸡蛋?怎样让宝宝吃鸡蛋

添加鸡蛋的问题需要单独来讲。鸡蛋是营养非常全面的食物,但同时也是易引起我国宝宝过敏排行第二的食物(排行第一的是牛奶),因此我会让妈妈们先通过宝宝添加其他辅食的情况排查一下是否有食物过敏,略晚一些添加鸡蛋,可以放在肉类辅食添加完成之后。添加的时候先从蛋黄开始逐渐过渡到全蛋(经常有家长问我添加蛋黄是先从1/8还是1/4个开始,如何精确地切出1/8或者1/4个蛋黄,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根据宝宝进食情况自行决定,没有统一标准)。

水产类食物由于富含锌元素和DHA等营养素,也可以给宝宝逐渐引入,引入时也要一样一样来,由少到多来,观察宝宝各种表现——这个注意事项需要再次重申,重中之重是过敏高风险的海鲜类食物。

宝宝不爱吃辅食或者只爱吃辅食怎么“破”

这是临床中遇到的6~12月龄宝宝喂养方面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如何平衡好奶制品和辅食关系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个阶段的宝宝奶制品依然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仍然要保证600~800毫升的奶量,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引入辅食,减少奶量。这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或者用点儿药物就能解决的。遇到宝宝有这样问题的妈妈们可以先静下心来,记录一下宝宝每天的饮食情况,连续记录3天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比如给宝宝喂奶次数过多、总是追奶,饭前水果吃得太多,夜间频繁夜奶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先制订一个理想中的喂养方案,尽量往这个方案上去靠拢。

我总是在喂养处方上这么写:固定位置、固定时间进食,每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两餐之间间隔3~4小时,进餐时鼓励宝宝自己吃,减少喂食或者避免边娱乐边进食。

(保健中心:马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指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指导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编 著,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指导,中国家庭教育学会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18418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家庭保健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