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新历史主义理念出发,以辽宁民间各种类型的叙事文本为关注对象,立足于民间叙事的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录功能,将民众口述史与区域史的建构相关联,全面揭示辽宁民间叙事的叙事类型、主题内容、文化内涵等区域性特征。并结合辽宁地方志及区域史等相关资料,展现民间叙事中所描述的辽宁民众的族群建构、自然生态认知、生计模式转变、信仰观念建构及家庭伦理观念等多维度日常图景及生活轨迹,揭示作为民众历史记忆、知识积累、经验传承的民间叙事,在区域文化史的建构中发挥的多种功用。全书从民众底层视角对辽宁区域文化史的建构做出解说与脚注,以期为辽宁文化史提供多元视角与多声部的言说空间。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满族民间叙事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章 辽宁满族的区域生境与民间叙事传统 节 辽宁满族的区域生境 第二节 族群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 第三节 有别于“白山黑水”的辽东满族民间叙事 第四节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群体与代表性传承人 节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的群体风貌 第二节 岫岩“满族三老人”及其学术景观 第三节 查树源与他讲述的“巴图鲁乌勒本” 第四节 文化人金庆凯及其个性化讲述 第五节 黄振华故事世界中的山林精怪谱系 第三章 辽宁满族叙事对族群源起及区域历史的聚焦与散录 节 三仙女神话与满族始祖溯源 第二节 努尔哈赤传说与辽东满族族群建构 第三节 生活叙事与区域社会发展史折射 第四节 风物叙事与满汉文化融合镜像 第四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物我认知 节 人参叙事中的生态认知和精神幻象 第二节 南蛮子识宝叙事中的社会认知与文化冲突 第三节 猎虎叙事中的自我认知与精神形塑 第五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计模式演化映射 节 关于传统生计模式的族群记忆 第二节 农耕生计及其观念的渗入与培植 第三节 柞蚕放养的源起与传承衍化 第六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民间信仰特质举析 节 “走下神坛”:虎信仰的神性演化 第二节 “诈尸”与铧铁:民间信仰的符号转换 第三节 “出黑”: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信仰冲突 第七章 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中的伦理观照 节 婚姻类型及姻亲缔结 第二节 家族伦理与家庭角色关系 第三节 交友规范与邻里伦常 结语 底层记忆与正史记录: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辽宁民间叙事的文化透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詹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608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9 |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 首版时间 | 2020-04-01 | 
| 印刷时间 | 2020-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12 | 
| CIP核字 | 2020036798 | 
| 中图分类号 | K28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