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 图书 | 梁书(共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
| 内容 | 内容简介 《梁书》,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内容推荐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记述南朝萧梁王朝(502-557)五十余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书》是唐朝史家姚思廉,奉敕在其父姚察所撰遗稿基础上修成,于贞观十年(636)成书。 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的点校本《梁书》,以百衲本及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互校,择善而从,参考了《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考异》的有关部分,并汲取了张元济、张森楷两种校勘记稿本及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书的校勘成果。 本次修订,改变原来“不主一本,择善而从”的整理方式,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递修本(简称三朝本)、殿本为通校本,以南监本、北监本、汲本、局本为参校本,三朝本阙页部分,参校了日本静嘉堂文库及内阁文库所藏两种三朝本。在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理校,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梁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纠正错讹,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形成一个文本准确、校勘精良、标点合理的修订本。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梁书(共3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唐)姚思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4398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0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600 |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048 |
| CIP核字 | 2020027921 |
| 中图分类号 | K239.130.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0 |
| 宽 | 180 |
| 高 | 8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