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历民歌之旅/民歌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民歌也是几千年来人们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很多经久流传的民歌都伴随着我们从小长大。《民歌·中国》丛书是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相配合的、记录原生态民歌的图书。

《亲历民歌之旅》汇集《民歌·中国》栏目主创人员的亲历民歌之旅,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不了解不认同民歌到为之如痴如醉,他们说,民歌使他们对生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们以个性化文字,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自己对民歌真挚的情感。你会被他们感染乃至感动,你一定也会爱上民歌。

目录

2004,这些日子/16

民歌·孩儿门/34

感动时光/39

我和民族的缘分/47

我的民歌生活/62

朱迅的民歌缘/74

回到原初/84

色彩·歌声·故园/89

因为民歌/98

民歌印象/112

青草生长的地方/126

就这样被民歌化了/132

记忆天之南/138

9楼公寓/150

心灵之音/160

《民歌·中国》与我/164

亲历民歌·双心记/170

我和民歌有个约会/180

人在旅游/190

我与《民歌·中国》一起成长/196

走进《民歌·中国》,走进民歌/202

《民歌·生活》/208

第三只眼/214

只为扣响那扇门/220

你用哪只眼睛看民歌/226

四川寻歌记/232

意乱情迷/244

试读章节

  对民歌的喜爱有时是通过一个故事,但更多的是民歌本身所拥有的魅力,民歌本身的词语对我的吸引和留恋,使我对它无法割舍、忘怀。

6月9日在我走进《民歌·中国》已经三个月的时候,虽然每天还是同样的工作,但是感受却不一样了。以前听通俗歌只是唱着玩,觉得好听就唱,凭心情好坏而已。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时不时哼哼几句民歌,并且每个地方的都可以,虽然算不上正宗,但足以"以假乱真"啊。

我是蒙古族,所以对蒙族的民歌特别喜欢,平日在家里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过节,都要唱歌的,而且还能听到一些老歌,所以觉得我是特别幸福的,特别快乐的。但自从来了《民歌·中国》栏目后,听了这么多的民歌,以前的想法一扫而空,觉得他们也特别的幸福。这么多的民歌中,我最喜欢山歌,喜欢他们的随意,喜欢他们对歌的用词,唱情歌时的用心和用情。  "听我来开言唱歌啊伙计,唱一个姐骂郎啊伙计"多么直接,但又寓意特别深。情歌是山歌、民歌中的主体部分,在数以万计的山歌、民歌中,大部分是情歌。如:《情歌出自心窝窝》五句子歌儿五句多,堆成山来流成河。无粮无曲不成酒,无郎无姐不成歌,情歌出自心窝窝。《骂郎》:"听我开口唱,唱一个姐骂郎,说来不来为哪桩,只怕喝了迷魂汤。骂一声我情郎,把奴丢一旁。望穿双眼望断肠,要你的头发熬药汤。早晨煨鸡汤,中午煨蹄膀,骨肉煨成糊涂酱,叫你吃个空巴掌。手拿纸一张,画个我情郎,心乱如麻画什么,画你病在象牙床。睡又睡不着,熬到大天亮,翻身翻得床架子歪呀,赔我的瞌睡赔我的床。该死的我情郎,你知不知端详,我煮米来忘记滤米汤,魂儿丢在你身上。"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就让我想2003年到三峡时的一些情景,第一天就听至0这首歌,当地人叫它《伙计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每天都 能听到,当时只是觉得好听,没有特别的去关注它。但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歌手,他们面对大山,面对长江,所表现出的那种情感是最真实的,他们的微笑那么淳朴,让你无法忘怀。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美丽!

从场记到责编,虽然还是和那一盘盘从外观上看没有任何表情色彩天蓝色的数字带打交道,但所承载的内容与形式已经不一样了。每天都在尽职尽责地为编导服务,为民歌服务,我早已将自己融入到博大精深的民歌世界之中了。    从非线编辑机房到合成电编机房,虽然换了工作场地,但从不同技术员开始所表现出的对原生态民歌的不了解和不喜爱,然有一天在机房能听到随着节目的制作,技术员开始能哼唱出难度较大但旋律好听的原生态民歌了,心中一阵窃喜,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并非所有的人都一定不喜欢民歌,只是他们对民歌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只是在尽全力让民歌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民歌·中国》让我对民歌有了新的认识,相信随着《民歌·中国》节目的播出,将会有更多人被民歌、中国民歌、原生态民歌所感染、感动、陶醉……        (P211--P212)

序言

  缘………

山与山连在一起是缘,树与树长在一起是缘,人与人能到一起那是缘上结缘了。

我相信"缘分",当这群喜爱原生态民歌的人走到一起时,所有的形容次都是苍白……

快一年了,我和我的民歌创作集体一起走过了数万里路,经理勒00多个日子和记录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一起快乐、一起六类、一起无奈、一起激动、一起拥有了313期拨出的成就感……

有把子年纪喜欢民歌的人我见过,可身边一下子永乐依傍20多岁就能把各年代、各地域的民歌说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着实让我京戏了很久,作为这个集体的领头人我是幸运的!  《民歌·中国》栏目组共26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毕业于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像是一个星球中的不同个体,原本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却为了共同的热爱划向了一起,去照亮属于我们共同的那一方天际。一年了,通过创造性的奉献,每时每刻在完成着我们奉献给观众的精神文化产品,每天在电视屏幕上印下我们栏目的鲜红印记,当观众看见并记住它时,我们都会感受到红色的温暖……

夜深了,我久久地凝视着窗外的夜空……星星也扎堆啊!但我始终没数清每组星星的数量,就像至今我仍不能用一个准确的形容词来说出26个伙伴的个性一样,但我想这样做……

后记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电视栏目《民歌·中国》这四个字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以中国民歌为内容,通过电视展示一个民歌形态的中国。  民歌是民风,是民魂,是民髓,是最原朴、最自然的民心的洞开和拓放,是最挚切、最本真的民族的吐纳和呼吸。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民歌应该是乳水,是精血,是一个民族的体温和气息。这就是民歌原生态的价值。  哲人睿智地说:诗言志,歌咏言。民歌平实地说:饭养身,歌养新。两者性比,你很难掂量出,究竟其中哪一种说法回稍逊一筹。  民歌最本质的生命意义就是它的人民性,民歌最生动的文化意义在于它的活态性。  从活态中采撷,到电视中展现,再到图书中集结,这是一种寻找、发现、收获的亲历体验,这是一种资源、形态、规模的文化整和。《民歌·中国》的成书出版,把这种体验和整和记录在这里;但它应该没有句号,对于《民歌·中国》来说仅是一个开始。  民歌是听的,是给心听的。说多少其实也说不明白,还是去听吧。  以此感受,权作后记。           任卫新          2004年10月30日           于中央电视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历民歌之旅/民歌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冼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25986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