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制土域民(先秦两汉土地制度研究一百年)(精) |
内容 | 作者简介 徐歆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秦汉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工作,发表《汉代家庭继承制度的社会史考察》《汉代家产继承析论》《汉代公田的经营与使用》《爰(辕)田制的本质为授田制》等论文。主编学术集刊《理论与史学》。 目录 章绪言/1一、问题/1二、理论基点/3三、研究背景与目标/8第二章20世纪的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13一、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发端——井田制有无之争/13二、1930—1940年代的土地制度史研究/26三、1949年以后的土地制度史研究/41第三章出土简牍与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史研究/67一、概说/67二、秦汉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争论/73三、“授田制”——战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综说/88四、秦汉土地制度的新认识——“名田(宅)制”说/109第四章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史研究若干问题/139一、爰田/139二、“使黔首自实田”/161三、度田/168四、封国食邑的土地制度/177五、假田和假税/182第五章秦汉名田制下的“公田”/197第六章权力、经济、社会——构建新的历史体系/221一、“王权支配社会”说/221二、“官社经济体”说/239第七章结语/246参考文献/253后记/304 导语 土地制度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史学广受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问题。本书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就史学史的实际来说,土地制度史研究发轫于近代史学在中国确立的背景之下,它的深化又与近代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相关联,本书以百年来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为线索,考察近代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嬗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确立的过程;二是就历史的实际而言,本书对先秦两汉土地制度的“爰田”、“使黔首自实田”、“公田”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周秦之际的社会转型、制度变革沿着原有路径缓慢循序演化,土地制度的变革不曾发生断裂式变化,并不存在所有制变革的意义。 内容推荐 书稿着眼于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发展状况,以百年来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为线索,考察近代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嬗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确立的过程。按照研究发展的时间和阶段性特点,20世纪的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发端期(1920年代),代表性的事件是“井田制有无”的论争。第二个阶段是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发展转向阶段(1930、40年代)。第三个阶段是土地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阶段(1949年之后),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制土域民(先秦两汉土地制度研究一百年)(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歆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2873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02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20092366 |
中图分类号 | F329.02 |
丛书名 | |
印张 | 9.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