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张元济家书 |
内容 |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壬辰年(1892)进士, 1903年年初入商务印书馆,创立编译所,主持编纂教科书、工具书,大量引进西学名著,主持校刊影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把商务印书馆从一家小型印刷作坊发展成为民国时期集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的现代出版企业。他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经理、监理和董事长。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以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内容简介 张元济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大变革时期,身处新旧、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浪潮之中,顺应历史、与时俱进,兼而有多重身份,但公认以出版家、编辑家为归宿。他五十余年致力于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教育出版事业,使得商务印书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出版重镇。
本书共辑录张元济写给亲人的书信316封,依据收信人与张元济的亲属关系将这些书信分为三辑——致子孙、致族人、致姻亲,每辑之前附有编者撰写的背景说明,帮助读者充分了解书信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活背景,加深对书信内容的理解,感受一代文化大师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为保证全书内容的准确性,本书特邀张人凤先生作序,并在书中收录了张人凤先生对书信所做的注释。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信件的历史原貌,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书写习惯,将信中的批注等尽可能地还原。此外,为使读者获得更直观的印象,本书还收录了大量作者书信手迹及相关历史照片,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目录 序言 4 第一辑//致子孙 5 致张树年 6 致葛昌琳 14 致张珑 15 致李瑞骅 16 第二辑//致族人 17 致张云鹤 18 致张文龙、张云鹤、张骏等 20 致张骏 34 致张骏、张云鹤 37 致张骏、任方珩、谈少琴等 38 致张廷臣 40 致张廷臣、张德基 42 致张有孚、张一新、张德基、张德增 43 致张德培 45 致张德谟 49 致婶母 50 致张富庆 51 致张元勋 52 致张启元、张启明、张启文、张启瑞 84 致张启文 85 致张启煦、张启祥 87 致张志远 88 致张觉先 89 致张树源 90 致刘冠昭 185 致许廷芬 187 致张家昌 187 致张震 276 致张增 277 致张祥保 278 致王岷源 279 致张庆 280 致陈润身 281 第三辑//致姻亲 282 致吾鸿墀 283 致许宝驹 285 致许宝骅 289 致许以宜 290 致葛嗣浵 291 致葛昌楣 305 致李廷燮 306 后记 337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收信人与张元济的亲属关系分为三辑, 即致子孙、致族人、致姻亲。全书在编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信件的历史原貌, 尊重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书写习惯, 将信中的批注等尽可能地还原。此外, 为使读者获得更直观的印象, 还收录了大量作者书信手迹及相关历史照片。 编辑推荐 天下之本在于国 国之本在于家 经典好书 致敬张元济 出版大家张元济316封家书首次呈现 张元济之孙张人凤先生亲自作序 传承优良家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元济家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元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824154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26页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2=7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