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世界历史通俗读物。“君主制政体”是以国王或皇帝伟统治者、以血缘世袭制产生继任者,且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限制君王如何行使权力的政体。特别的政体产生特别的权力集中制,导致特别的政权、文化和民风。君主制是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统治形式。当一个国家的发展几乎全部握在皇室手中时,皇室与王权的明争暗斗、君王权力与私欲的明留暗涌催生出具有历史时代性意义的文化、政策、经济、文明。 “君主制政体”分为两种,分别是以“国王”为国家首脑及以“皇帝”为国家首脑的国家。本书主要是以历史故事的写作风格来梳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的帝国和王国,作者巧妙地摘选出每一个帝国、王国出现的核心历史事件,以细节体现全局、以微处展现整体的方式来呈现每个君主制国家的特别之处。 本书的雏形源自著名音乐家、历史科普达人詹乐麒在其50多万粉丝公号上所更新的系列作品:乐麒说世界史。单篇阅读量已突破40000人次,累计阅读量突破5000万人次。 作者简介 詹乐麒,历史科普达人,历史迷,音乐家。 毕业于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师从星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卡丽娜·波波娃老师,获得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高额奖学金,主攻中国民歌、中国古音乐,定期在国内外举行音乐创作及演出,在国际音乐领域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他是一名历史超级爱好者,对世界史、中国史深有研究。其公号“聊爸”已经积累了50多万的粉丝,而且系列更文“乐麒说历史”是粉、优质的读者口碑的栏目,累计阅读量突破5000万人次。出版作品《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上卷·北宋卷》《有料不枯燥的宋朝史:下卷·南宋卷》。 目录 帝国卷 帝国卷一:帝国的崛起 帝国卷二: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 帝国卷三:宰府的胸怀 帝国卷四: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与思想的变迁 帝国人物故事卷:圣法兰西帝国的序章 帝国人物故事卷:黄金王座 帝国人物故事卷:雾月 帝国人物故事卷:帝皇,守国门! 帝国人物故事卷:燃烧的远征 帝国人物故事卷:陨星 帝国人物故事卷:科西嘉的镇魂挽歌 王国卷 王国卷一:王国风云 王国卷二:古代诸王 王国卷三:不列颠年代记(上)七王征服者 王国卷三:不列颠年代记(中)金雀花王朝 王国卷三:不列颠年代记(下)暴风前夜 王国卷四:百年血战(上)一路向北 王国卷四:百年血战(中)瘟疫时代 王国卷四:百年血战(下)圣女贞德 王国卷五:玫瑰战争(上)王者归来爱德华 王国卷五:玫瑰战争(下)被诅咒的王冠 王国卷六:约克王朝(上)立君者沃里克 王国卷六:约克王朝(中)暮色王廷 王国卷六:约克王朝(下)凋零之花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燃烧的平原(决战博斯沃斯)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戴着王冠的驴子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诸王之乱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星之开拓者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暴风雨之夜,前进吧,黄金鹿号!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陨落的格拉沃利纳 王国卷七:日不落的崛起之童真女王 王国卷番外:风中女王 王国卷番外:神圣罗马帝国教廷异闻录(一)谁是第一个女人 王国卷番外:神圣罗马帝国教廷异闻录(二)挪得之书 王国卷番外:神圣罗马帝国教廷异闻录(三)乌鸦医生 王国卷番外:神圣罗马帝国教廷异闻录(四)狙魔人范海辛 王国卷番外:神圣罗马帝国教廷异闻录(五)圣诞节 导语 历史科普大号“聊爸”、历史作家詹乐麒细说世界上帝国、王国的成败、崩裂与衰亡! 一部写尽东方帝国、西方王国特殊历史的史书! 这是一本让权力与人性的斗争暴露地刺骨、猛烈的一本世界史!中国古代皇帝、古代封建王朝、圣法兰西帝国、大不列颠王国、约克王朝、大英帝国、罗马帝国……每一个帝国的崛起,必定掀起腥风血雨,每一个王国的崩裂,注定映照出欲望的沟壑!细说世界上掀起风云骤变的君主制政体,看尽权力、人性与欲望的交织! 詹乐麒善用音乐中的激荡与情感来写历史故事,为读者奉上生动独特的写史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完美体现了趣味与干货的结合!读完这本书,才觉得:历史果真狗血、传奇、好玩! 精彩页 帝国卷一:帝国的崛起 何谓“帝国”?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帝国是指在一个较大地理区域内、涵盖较多人口,建立有鲜明特征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体系与人文价值观,形成一定范围的国际政治体系的国家,并在国家之间推广、维护这种体系。 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答案,而且并不具有历史学术意义。如果我们用这样一个定义去看待人类历史的话,你一定会得出以下这三个哭笑不得的结论: 1.谁最能打仗,尤其是疆土打得最大谁就是帝国。 2.帝国的统治者既可以是共和独裁制夺得,又可以民主公投产生,还能是王权神授由教皇或教宗等宗教领导人赋予并听命于宗教。 3.不为统一国家,却又有共同信仰的大区域也可以凑一块儿合起来叫帝国。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饺子、包子、烧卖、元宵都应该统一叫包子。因为都是皮包馅儿。 闲话到此为止。伟大的历史学家托马斯·潘恩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就说明白了:以皇帝为国家首脑的君主制政体国家,叫作帝国。 那么什么是“君主制政体”呢?君主制政体即以国王或皇帝为统治者;以血缘世袭制产生继任者,且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限制君主如何行使权力的政体。 简单来讲,就是那句很古老很俗套但又超有气势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地下,唯我最大。 从“君主制政体”本身来讲,其实是有两个分支的,分别是以“国王”为国家首脑和以“皇帝”为国家首脑。这也是为什么托马斯·潘恩一定要强调,帝国是要以“皇帝”为国家首脑的君主制政体国家。 说到“皇帝”这个词,绝大多数读者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个词是中国独有、独创,是国外翻译中国的词汇,它原本只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中。 嗯……这个其实也不对,在欧洲人的历史上,他们对于“皇帝”这个名称及其帝制的政体的定义和推演,远比中国要来得冗长和复杂。 那么,先让我们回顾下,中国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帝制”政治制度,其实比中国的“皇帝”之名还要早一千年。 事情是这样的:帝尧晚期,黄河改道,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当时的中华民族老祖宗们,都还围绕在还很清澈的黄河边上,过着农耕部落的生活。这黄河水就是我们祖先的命脉。 现在生命河变成了要命河,无数耕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凄惨不堪,彻底变成了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难民。 于是这些难民就去找他们的里长(一个百姓单元里的负责人);里长们去找他们的领导荒服(县长);荒服就去找要服(市长);要服就去问侯服(省长);侯服就去问甸服(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的领导们);甸服就去问司空(国务院总理),最后问到了当时部落的第一领导人——舜。 可是舜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过好在他也有人可以去问,于是他就去找了那位禅让给他的前领导人——帝尧。 帝尧老了,但他的睿智丝毫不减当年,他没有再慌慌张张地去问别人(想问也没人可以问了……),而是拿出了禅让时期的超级法宝——民主投票。 帝尧出山,当即召开部落大会,召集所有长老来推举,问:“我们还有我们的人民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诸位,有谁可以制得了这洪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这时有一位长老站了出来说:“尧老放心,我去,一定完成任务!” 于是众长老皆附议,日:“对对对,就他了,我们之中没有人再比他更贤德更智慧了,就让他去吧!” 这位长老就是鲧。于是鲧扛着锄头,拖着好几车筑堤坝的土(称“息壤”)上路治理黄河去了。 然而,虽然连同帝舜在内,所有的人都认为鲧可以去。(皆日鲧可。)可是,年老的帝尧却皱起了眉头。他望着鲧踌躇满志、壮志凌云的背影,悄声问了问舜,他行吗? 帝舜安慰帝尧道:“在我们之中,鲧已经是最贤德最能干的了。除了他,我们别无选择,就让他去吧!(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鲧这一去,就去了很多很多很多年。 他甚至把自己下半辈子都搭在治水这件事情上了。鲧拖着他治水专用土“息壤”四处奔走修建堤坝,企图挡住洪水,并强行让黄河再改道回去。谁承想,黄河的河床却一年比一年高,没过几年就形成了地上河。某一天,那道高得吓死人的防洪堤坝出现了一个小缝隙…… “轰隆”,在堤坝中积攒了数年的黄河水一下子就冲了出来,这瞬间的爆发宛如天威,甚至比黄河刚开始泛滥的时候还要严重得多。 得,治了半天,还不如不治。 其时,帝尧已经仙逝,舜成了部落的领导人——帝舜。当他得知这样一个结果后,大发雷霆,直接把鲧贬到了羽山(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 火发了,鲧也处置了,可是黄河还在持续泛滥,总要有人治水,怎么办?于是帝舜只好继续召开部族大会,问谁可以去治水。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鲧就是先例,治水治得把命都搭上了,失败了还没个名分,谁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