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之为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学阐释
内容
前言/序言

纵观中国古代诗学史,有关诗歌评论和诗歌理论著作浩如烟海。历代的诗学研究者往往以主体的审美视角和艺术的经验,对诗歌进行个人感悟式的评论。评论家面对作品时,并不用逻辑分析或是实证的手段,而是以意会意,用直觉和感性进行体验、体会,凭丰富的想象来进行诗歌文本的阐释,就如严羽所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①。既然诗歌与理论无涉,那么诗意也不能从理性的分析中获得,而只能“妙悟”,只能“神遇”。严羽主张的“妙悟”之说代表了中国诗论和文论的诗性解读方式,一种建立在联想基础上的阐释方式。秉承此道的中国古典诗歌批评多以感悟的方式进行,而绝少采用明晰、确定的概念以及严密的逻辑推导来表述诗学思想。

在这种诗学传统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看到的诗论通常如钟嵘的《诗品》类似:“魏陈思王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②其中采用的评论话语如“骨气”“情”“体”等究竟从何而来?具体所指是什么?如今,岁月的鸿沟让这些批评话语已经不甚明了。若评杜诗常日“沉郁顿挫”,评李商隐“细密蕴藉”等之类的话语,大多是在总述诗歌文本的基本风格或者描述评论者抽象的总体感受。因此,中国古代的诗学话语常常带有很强主观判断的形容性词汇,而且大量存在着“意境”“气”“神韵”等等虚范畴的名词性主体术语。这些术语架构起中国特有的诗性解读方式。从诗性审美方式来说,审美主体的感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个体特征和直觉性的特点,省略具体分析的过程,但因为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而难以言传无法复制,致使诗学常常停滞在片面和零碎的个人感觉中,因而降低了作为人类普遍经验的可能性。普遍经验必然要依赖于可以复制的、不会因之丢失信息的论据,强烈的个体色彩必然损害思想的客观性,而客观性的缺失正是妨碍中国古代诗学的发展和传承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国古代诗学中也有一股“重法”的精神在暗流涌动。所谓“法”就是“诗法”。许多古代评论家曾经对诗歌语言表现形式作了诸多探索和争论,这些都以“诗法”的形式散见在历代的诗论当中。诗法是对诗歌创作中语言运用的方法、形式变化的技巧和诗意实现的途径等操作性技巧与手段的总结,是主要针对诗歌语言技术层面的法则。具体表现形式有诗格、诗式以及散见各类诗话中的各种细碎规则。

作者简介

甘玲,1973年生,籍贯四川省犍为县。四川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在国家SSCI、北大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相关多篇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字法篇

第一节 字法规则——“变化”之言说

1.字法规则详述

2.字法规则的功能解读:变化

第二节 练字·诗眼——诗性的实现模式

1.练字

2.诗眼的确定

3.练字和诗眼的诗学模式

4.古典诗歌的练字是语言的第一

第三节 用字与诗歌的肌质

1.诗歌“肌质关系”是“诗性”的内涵

2.诗歌肌质关系的生成

3.字法构成诗歌的肌质力场

第四节 古典诗歌中的虚字

1.虚字的语言学意义

2.虚词的诗学作用

第二章 句法篇

第一节 古典诗歌句法新说——停顿律

1.古典诗歌的句子划分

2.停顿律——古典诗歌句子的首要规律

第二节 诗歌句子的变序

1.古典诗歌句子的语序

2.古典诗歌句子变序法

3.变序与情感表达

第三节 省略——从非诗到纯诗

1.省略与篇章

2.古典诗歌句子中的省略

3.省略的诗学作用

第三章 章法篇

第一节 起承转合——古典诗歌章法的基本结构

1.诗歌的章法

2.古典诗歌中的章法呈现

3.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

4.“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的理想章法结构

第二节 意脉——古典诗歌的章法统领

1.意脉概念的内涵

2.意脉的要素:秩序

3.意脉的生命:衔接

4.意脉贵藏

第三节 主题——诗歌篇章的灵魂

1.主题是诗歌篇章的灵魂

2.主题的实现途径

3.主题的分化与诗歌的表情

第四节 变化——篇章的生命力所在

1.变化的诗歌篇章

2.诗歌变化的手法

3.变化的篇章作用与地位

第四章 声律篇

第一节 古典诗歌的声调律——异音相从的和声

1.声调律的语音原理

2.声调律的诗学运用

3.诗歌平仄声调的哲学精神

第二节 押韵——同声之应

1.押韵

2.转韵

第三节 双声叠韵——音型聚合

1.双声和叠韵的语音学原理

2.音型聚合的诗学作用

第五章 传统诗学批评话语的技术操作性

1.“气”话语的技术性操作

2.“韵”话语的操作机理

3.古典诗歌中“情”的可操作性

总结

1.古典诗歌技术系统的层级性

2.古典诗歌技术系统的二元论精神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诗之为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学阐释》选题内容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技术层面进行语言学阐释。本论文选取古典诗歌的创作规则一一诗法作为切入角度,以古典诗歌字、句、篇章、声律四大语言要素作为为研究点,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对古典诗歌的创作理论系统进行研究,重新阐释中国古代诗学中操作规则的内涵、作用原理和功能,建立中国古代诗学的元语言系统。

内容推荐
本书选题内容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技术层面进行语言学阐释。本论文选取古典诗歌的创作规则——诗法作为切入角度,以古典诗歌字、句、篇章、声律四大语言要素作为为研究点,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对古典诗歌的创作理论系统进行研究,重新阐释中国古代诗学中操作规则的内涵、作用原理和功能,建立中国古代诗学的元语言系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之为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学阐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206289
开本
页数 291页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