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读文心雕龙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元化(1920-2008),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信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对当代中国诸多重大思想与学术问题,均发表有他自己独到的论述,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重要著作有:《王元化文学评论选》、《文学沉思录》、《传统与反传统》、《文心雕龙讲疏》、《清园夜读》、《思辨随笔》、《清园论学集》、《读黑格尔》、《清园近思录》、《九十年代反思录》以及《王元化集》(十卷)等。 目录 出版说明 小引 序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 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 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 ——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附释一]心物交融说“物”字解 [附释二]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龚自珍的出入说 [附释三]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 ——关于艺术想象 [附释一]“志气”和“辞令”在想象中的作用 [附释二]玄学言意之辨撮要 [附释三]刘勰的虚静说 释《体性篇》才性说 ——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 [附释一]刘勰风格论补述 [附释二]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 [附释一]“离方遁圆”补释 [附释二]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附释三]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点说明 [附释四]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释《情采篇》情志说 ——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 [附释一]《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 [附释二]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感情 释《镕裁篇》三准说 ——关于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附释一]思意言关系兼释《文心雕龙》体例 [附释二]文学创作过程问题 释《附会篇》杂而不越说 ——关于艺术结构的整体和部分 [附释一]文学创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附释二]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 ——关于创作的直接性 [附释一]陆机的应感说 [附释二]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 附录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内容推荐 《读文心雕龙》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专著,对于刘勰生平身世、思想变化,以及《文心雕龙》的文化脉络、思想结构、关键概念等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同时还收录了作者关于《文心雕龙》的一系列谈话、讲稿等。是一部《文心雕龙》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专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文心雕龙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元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1639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8 |
CIP核字 | 2018275014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