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描述的是一个乡村自治组织(乡村梅花拳组织)及其所在村庄近百年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变迁史。通过梅花拳这一乡村武术组织的底层视角切入,观察其对村落整体生活的影响和渗透方式,这包括村落经济、村落政治及村落艺术与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自治组织对乡民艺术、乡村自治传统的意义呈现过程。这种乡民艺术的呈现方式,还糅合了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与乡村组织等多方力量。本书的研究兴趣还在于对乡土社会的不同乡村自治组织与民众生活“现在时”的复线描刻。正如戈夫曼所意指的舞台表演的前台区域和后台区域之分,此时的前台是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全景式民俗志爬梳,后台则是对乡民复杂生活心态史的“揣摩”、理解和阐释。一定意义上看,进行全景式民俗志描写的目的是更深入地理解民众背后复杂的心态历程,这主要依赖于文化持有者本身对其乡土文化的多元解释。吉尔兹认为,在不同的个案中,不应完全沉湎于文化持有者的心境和理解,最重要的是描述出他们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作者简介 张兴宇,男,山东枣庄人,现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村落民俗学等。 目录 在田野中理解中国(总序) 导言 一、田野之问、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沙窝之地:北杨庄乡村生活景观 第一节 广宗县自然地理与历史概况 第二节 村落空间、历史记忆与家族组织 第三节 乡村日常生活景观 小结 第二章 拳在乡村:梅花拳的溯源、传播与武功文教 第一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人 第二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播机制 第三节 梅花拳的武功与文教 小结 第三章 文武大道:梅花拳的乡土自治逻辑 第一节 文场“立架”:自治权威与象征 第二节 武场传艺:自治的根基与策略 第三节 公益与私益:梅花拳自治的两面性 小结 第四章 自治实践:梅花拳的“神圣”与“秘密” 第一节 “神圣”的拳:梅花拳轶事与“灵验”信仰 第二节 “秘密”的拳:“菩萨会”与梅花拳组织 第三节 自治的边界:拳内与拳外 结语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的互动阐释 第一节 梅花拳何以影响乡村自治传统 第二节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的互动结构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梅花拳与乡村自治传统--冀南北杨庄考察/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兴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4254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4 |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48 |
| CIP核字 | 2019292434 |
| 中图分类号 | D63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65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