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 | 标题 | 内容提要 | 字数 | 点击 | 更新时间 |
| 1 | 拍卖青花笔筒 | 吴永年把多年前在地摊上买的一件青花笔筒送去一家小拍卖行。拍卖行老板把笔筒残破的锯口修补后,登广告准备拍卖。在此期间却莫名其妙的丢失了 | 3250 | | 2018-08-01 10:30:35 |
| 2 | 藏书丢失 | 一本在藏书楼的藏□□也莫名其妙的丢失了。笔筒和□□的丢失引起瓷器专家苏青成的高度重视。 | 1071 | | 2019-08-21 10:16:23 |
| 3 | 笔筒被盗 | 笔筒被盗,又被转手卖给他人。 | 771 | | 2018-08-11 14:30:00 |
| 4 | 秘籍命运 | □□又被送还藏书楼,原来那是一本制瓷秘籍。 | 941 | | 2019-08-21 10:19:34 *最新更新 |
| 5 | 解密与欣赏 | 制瓷专家苏青成得到这本失而复得的秘籍,解密其中的内容。发现了折页中的一首七律藏头诗。 | 1732 | | 2018-08-15 14:30:00 |
| 6 | 设计缉盗寻宝 | 苏青成根据藏头诗设计了一套缉拿盗窃笔筒和秘籍的盗贼的方案,并借此寻找兰料的下落。 | 841 | | 2018-08-16 14:30:00 |
| 7 | 望湖山上寻宝忙 | 在望湖山上几拨盗贼尔虞我诈的寻找青花颜料兰料的宝藏。最后被一举缉拿归案。 | 1904 | | 2018-08-16 09:30:00 |
| 8 | 他为什么要研制青花 | 故事开始倒叙这只带有锯口的青花笔筒的由来。并慢慢讲述文中开头的那些疑问:锯口何来?悬石何意?文人下身?晕色如何产生?……,起因就是一 | 615 | | 2018-08-16 09:30:00 |
| 9 | 他为什么要在研制的青花上锯口 | 青花笔筒锯口的来由。 | 1244 | | 2018-08-16 09:30:00 |
| 10 | 为什么研制具有晕散的青花图案这样难 | 青花的晕散是艺术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晕散的关键是颜料。 | 1183 | | 2018-08-16 14:30:00 |
| 11 | 他追求的是超过元青花的艺术标准 | 他的艺术标准,即青花的晕散要超过前人,但还不要有令人讨厌的锈斑。 | 679 | | 2018-08-16 14:30:00 |
| 12 | 他要研制出没有锈斑的青花颜料 | 开始按标准试制青花颜料的工艺,极其艰难。 | 974 | | 2018-08-16 14:30:00 |
| 13 | 找到“兰料” | 要研制出符合他的标准的颜料,必须要找到合适成分的原料,这是成功的关键。历尽千辛万苦。 | 1022 | | 2018-08-17 09:30:00 |
| 14 | 独出心裁,打造精品 | 研制工艺和原料基本完成,他要试制出一只绝世精品,炫耀于世。 在胎型、图案上都下了独到的功夫。 | 1309 | | 2018-08-17 09:30:00 |
| 15 | 秘藏工艺 | 为了保留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工艺,想出了多种方法来保存工艺秘籍。 | 460 | | 2018-08-17 09:30:00 |
| 16 | 笔筒入宫,大祸临头 | 他把用心血制好的青花笔筒送进私窑烧制,被窑主窃为已有,又被窑官误送入宫中。被佞臣谗言诬陷青花笔筒图案,获罪抄拿。 在即将家破人亡之际 | 1650 | | 2018-08-17 09:30:00 |
| 17 | 笔筒流传宫外,颠沛流离 | 笔筒颠沛流离,民国时期流出宫外。吴姓人家收藏,抗战时又差点儿被掠走。 | 1430 | | 2018-08-17 09:30:00 |
| 18 | 窥伺笔筒和秘籍的各方商家 | 到了现代,由于青花瓷器价格升高,各方势力窥伺青花工艺秘密。青花笔筒藏密之事已被流传,各方势力不择手段想得到青花笔筒的秘密。 | 1669 | | 2018-08-17 09:30:00 |
| 19 | 苏家后代关注笔筒和秘籍 | 苏家后代苏青成继承先人遗志,不遗余力的关注和保护青花秘密,以使祖国遗产发扬光大。 | 324 | | 2018-08-17 09:30:00 |
| 20 | 被盗青花笔筒的结局 | 各方势力窃取笔筒和秘籍的手段。 虽说兰料不得开发,笔筒下落不明。但是毕竟青花工艺没有流落国外,也算是一个比较欣慰的结局。 | 724 | | 2018-08-17 09:30:00 |